工作失误的思考-250509

工作十年,满盘皆输,现实残酷,经验惨痛。


1 行胜于言

其实,每个人都必然活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非嘴上吧啦吧啦描述的样子”。

行为反映态度也可以看作真实的内心和思维底色。

比如“厌学”本质就是认为学习无用(痛苦),“贪玩”本质就是认为娱乐有用(爽)。

逃离的作用也是一种用途。

所有的行动力不足,拖延症都可以理解为意义感目标感的缺失。

降本增效的关键是自己需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充满挑战的过程中,在一次次失败和坚持中不断成长。

他人不关心过程,只关心结果,所以开花很重要,能吸引他人注意,结果更重要,能得到他人肯定,更重要的是,在开花结果的过程中,自身也在不断变强。

自我塑造

意志的训练,我是一个最不喜欢给他人讲课的人,我的职业规划中从未出现过现在我所从事的职业,但依据我在十年之前找工作的形式,这是一个折衷的选择。

从中我收获很多,比如如何克服自身情绪合格的完成一节机器人课程,比如现在的我即便是内心特别厌烦,也依然能够平和地完成和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不管是学校还是社会,我一直认为认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并不能考察一个人的能力,特别是自我控制的能力,而是如何认真的做好自己讨厌的事情,这对个体的锻炼是非常大的。

正因为,这并非是我喜欢做的事情,所以我对结果并不会那么主观在意,这也促使我从客观角度对自身努力进行全面评估。


2 游戏为何上瘾

一盘游戏输了,重开只需1秒,运气好或者啥的,打赢了只需1小时。

但人生不是,没有后悔药,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高校生快毕业的学生,前二十年已然形成了自己的做事风格,这个社会也依据各种明暗规则将学生输送到各类学校的最后阶段,分类的高校之中。

本性难移,秉性难移,改变自己都难,更别说改变别人。

侧面解释第一个章节的内容:为何如此讨厌做老师?

结论:效率低成本高与降本增效完全背离。

人生能力的增长是日积月累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提升通过搞个捷径,买个文凭无法实现的。

游戏本身符合降本增效,而教育则不是这样的。

如果想获得一个胜利的快感,游戏中只需要一小时,一天就能实现。

而通过教育这条途径,需要至少二十年……

这也是学历查三代,第一学历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吧。


3 免费也有成本

有成本并不可怕,只要有人愿意承担这个成本这件事情就能持续下去。

ROS 机器人操作系统初级教程_ROS - 蓝桥云课

 

再次特别感谢支持过本课程的所有人,特别感谢实验楼,也就是现在蓝桥云课承担了云镜像的所有成本。

虽然可以持续,但很难做大。

只有盈利才能将一件事做大,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引用图片

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 

利润是核心。

所谓固化是一个传播很广用于智商鉴定的案例-CSDN博客


4 舍得

先舍再得,舍,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

戒断贪嗔痴,舍就是戒断贪的核心。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好像大家都认同的。

但我不解的是,为何会有人觉得躺着就有人给他发钱呢?

想不劳而获和实现不劳而获不是一回事情啊。


5 偏见

任何事情或者规定之所以成为形式主义,是参与者本人在内心深处就把它当作了形式主义。

偏见也是如此。

不要把对群体的批评当作对自己的否定,同理,也不要把自己的提升当作是群体的升级。

社会去评价一个群体,不是看群体里最好的一个,而是平均值,他们不是在歧视你,而是歧视这个学校。第一,你改变不了这个学校的平均值;第二,你改变不了这个社会的偏见,后面不列举了…

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既然都知道是偏见了,那就不要管。

多关注目标,实现目标,问题会在每个人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中,有些就自然消失了。 


破局与自塑:在纷繁世界中探寻自我成长之道

摘要

本文围绕个人成长与社会现实展开深度探讨,以“行胜于言”为起点,阐述行为与内心思维的关系,剖析行动力的根源。通过游戏与人生的对比,揭示二者在“降本增效”上的本质差异,强调人生能力积累的渐进性。以免费与盈利的辩证关系,引出利润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同时,深入探讨“舍得”哲学对戒断贪念、实现目标的重要意义,以及偏见对个人及群体评价的影响,为读者提供在复杂社会中保持清醒、专注自我成长的实用建议。

关键词

行胜于言;游戏人生;免费盈利;舍得哲学;偏见认知

一、行胜于言:行为背后的真实自我

在生活的舞台上,我们常常会听到各种豪言壮语,描绘着美好的未来愿景。然而,真正决定我们是谁、能成为谁的,并非那些夸夸其谈的言语,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每个人最终都会活成自己行为所塑造的样子,而非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描述。

行为是内心态度和思维底色的直观反映。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厌学”时,其背后往往隐藏着认为学习无用或痛苦的真实想法。这种认知驱使他们逃避学习,转而投身于那些能带来即时快感的活动,如“贪玩”,因为在他们内心深处,娱乐被赋予了“有用”且“爽”的价值。同样,当我们选择逃离某些情境,这种行为本身也承载着特定的意义,它可能是为了躲避压力、寻求新的机会,或者是对现状的一种无声抗议。

行动力不足和拖延症,是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面临的困境。从本质上来说,这些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意义感和目标感的缺失。当我们对所做的事情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深刻的意义认知时,就很难激发内心的动力去行动。而降本增效的关键,在于我们自身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充满挑战的道路上,每一次失败都是成长的垫脚石,每一次坚持都是对自我的磨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积累经验,提升能力,逐渐变得强大。

他人往往只关心结果,就像花朵绽放时能吸引他人的目光,结果的成功能得到他人的肯定。然而,对于我们自身而言,开花结果的过程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挑战自我,突破极限,实现了从内到外的蜕变。

以个人经历为例,我曾是一个最不喜欢给他人讲课的人,职业规划中也从未想过会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然而,由于现实情况的需要,我做出了折衷的选择,踏上了教师岗位。起初,内心充满了抵触情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从这份工作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学会了如何克服自身情绪,合格地完成一节机器人课程;即便内心厌烦,也能平和地与学生交流沟通。正是这种认真做好自己讨厌事情的经历,极大地锻炼了我的自我控制能力。因为对结果并非主观在意,我能够从客观角度全面评估自己的努力,从而不断调整和改进。

二、游戏与人生:虚拟与现实的“降本增效”悖论

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一盘游戏输了,只需短短 1 秒就能重新开始;而运气好的时候,打赢一盘游戏可能只需 1 小时。这种快速的重置和即时反馈机制,让玩家能够在短时间内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起伏,获得强烈的快感。然而,人生却截然不同,它没有后悔药,也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

对于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前二十年的成长经历已经塑造了他们独特的做事风格。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筛选器,依据各种明暗规则,将学生输送到不同层次的高校。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的秉性都已基本定型,改变自己都并非易事,更不用说改变他人。这也从侧面解释了为何有些人会对某些职业产生抵触情绪,就像我最初对教师职业的抗拒一样。

从“降本增效”的角度来看,游戏和人生呈现出截然不同的特点。游戏的设计遵循着“降本增效”的原则,玩家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快速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而教育则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沉淀。通过教育获得胜利的快感,往往需要至少二十年的时间,甚至更长。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得许多人在面对现实生活的挑战时,容易陷入焦虑和迷茫。

但正是这种差异,凸显了人生能力增长的独特价值。人生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无法通过走捷径或购买文凭来实现。在游戏世界中获得的短暂快感,与通过教育所获得的深厚学识和丰富人生阅历相比,显得微不足道。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价值观和人格品质,这些都将伴随我们一生,成为我们面对未来挑战的坚实基石。

三、免费与盈利:商业逻辑下的可持续发展之道

在商业领域,免费与盈利是一对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的概念。以“ROS 机器人操作系统初级教程”为例,特别感谢支持过本课程的所有人,尤其是蓝桥云课承担了云镜像的所有成本,使得课程能够持续开展。然而,虽然这种模式可以维持下去,但很难实现大规模的发展。

只有盈利,才能将一件事情做大做强,并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利润是商业活动的核心驱动力,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还激励着企业不断创新和改进。在免费模式下,虽然能够吸引一部分用户,但由于缺乏盈利的支撑,企业在资源投入、技术研发和市场拓展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许多免费的服务和产品背后,都隐藏着盈利的逻辑。例如,搜索引擎通过提供免费的搜索服务吸引大量用户,然后通过广告投放等方式实现盈利;社交媒体平台通过免费的内容分享和社交互动功能吸引用户,再通过增值服务、广告合作等方式获取收益。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免费可以作为吸引用户的手段,但盈利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在“天下攘攘皆为利来,天下熙熙皆为利往”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不能忽视利润的重要性。无论是个人创业还是企业发展,都需要在追求社会价值的同时,关注经济效益。只有在盈利的基础上,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技术创新和行业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的双赢。

四、舍得哲学:戒断贪念,拥抱成长

“舍得”是一种古老而深刻的哲学智慧,它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先舍再得,舍是一种勇气,更是一种智慧。只有敢于舍弃,才能退一步海阔天空,为自己创造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人生的道路上,贪嗔痴是阻碍我们成长的三大毒瘤。其中,“贪”尤为突出,它让我们陷入无尽的欲望之中,无法自拔。而“舍”正是戒断贪的核心。当我们学会舍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欲望和不必要的负担时,才能更加专注于自己的目标,实现真正的成长。

“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俗语大家都耳熟能详。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人抱有不劳而获的幻想。他们渴望躺着就有人发钱,却忽略了实现目标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想不劳而获和实现不劳而获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前者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而后者在现实中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财富观。要明白,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才能获得真正的回报。舍弃那些不劳而获的幻想,脚踏实地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才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正确途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在舍弃中寻找机会,在付出中收获成长。每一次的舍弃都是一次成长的机会,每一次的付出都将为未来的收获奠定基础。

五、偏见认知:打破枷锁,专注自我成长

偏见是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往往源于人们对事物的片面认知和主观判断。任何事情或规定,如果参与者内心深处就将其当作形式主义,那么它就很难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偏见也是如此,它就像一副有色眼镜,让我们无法客观地看待事物。

在社会评价体系中,人们往往会对一个群体形成刻板印象。例如,社会在评价一个学校的学生群体时,不是看群体里最好的一个,而是看平均值。这种评价方式虽然不全面,但却反映了社会的一种普遍认知。当我们身处这样的群体中时,很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感到自己被歧视。然而,我们需要明白的是,我们无法改变学校的平均值,也无法改变社会的偏见。

面对偏见,我们不应过分在意,更不应将其当作对自己的否定。同样,我们也不能把自己的提升当作是群体的升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目标,我们应该专注于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多关注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它,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许多问题会自然迎刃而解。

例如,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职场环境中,可能会存在对某些学历背景或专业出身的偏见。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些偏见而放弃努力,相反,我们应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当我们专注于自我成长,不断取得进步时,那些曾经困扰我们的偏见也会逐渐失去影响力。

六、结语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在不断探索和成长。从“行胜于言”中,我们领悟到行为对塑造自我的重要性;通过游戏与人生的对比,我们明白了人生能力积累的漫长与珍贵;在免费与盈利的辩证关系中,我们认识到利润在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舍得”哲学教会我们戒断贪念,拥抱成长;而对偏见的正确认知,让我们能够打破枷锁,专注自我。

未来的道路或许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定自己的信念,专注于自我成长,就一定能够在人生的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让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的种种,不断超越自我,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zhangrelay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