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并发编程之原子操作

本文通过实例讲解了Java中原子操作的重要性,对比了单线程与多线程环境下常规操作与原子操作的区别。在多线程环境下,非原子操作可能导致数据不一致,而原子操作能确保数据更新的完整性。Java提供了一系列原子类来支持原子操作,解决并发更新问题,确保线程安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作者: 西魏陶渊明
博客: https://blog.springlearn.cn/

原子特性: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这并不是一个化学课,而是巧妙的借用了化学上的一个概念,即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原子操作也是不能再分的操作;
为了能把这个讲明白,下文基本都是大白话,其实Java本来并不是很难,而是总有一些人喜欢把简单的概念给复杂化。小编不喜欢
那种说辞,所以尽量简单易懂。如有问题,欢迎提出问题。共同交流进步,最后谢谢你的阅读。


举例说明原子操作重要性

在很多场景中我们需要我们的操作是原子特性的,如果我们写的程序都是单线程的,其实我们没必要考虑原子操作。但是假如
我们写多线程操作,或者是在Web服务中来更新对象属性,那么就必须要来考虑原子操作问题了。

举一个🌰例子A:

int a = 1;

可以看到程序对变量 a 操作,其实是有多个步骤进行的。在单线程环境下基本不会发生任何问题

举一个🌰例子B(单线程操作):

public class Tester {

    private static Integer a = 1;

    private static AtomicInteger aa = new AtomicInteger(1);

    private static void restore() {
        a = 1;
        aa = new AtomicInteger(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est("第" + i + "次");
            restore();
        }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String str) {
        for (int i = 1; i <= 1000; i++) {
            new Thread(() -> a = a + 1).start();
            new Thread(() -> aa.addAndGet(1)).start();
        }
        System.out.print(str + "常规操作a=" + a);
        System.out.println(" <===> "+str+"原子操作操作aa=" + aa);
    }
}

规律:

        /**
         * i              i+1
         * 1: a = 1 + 1 = 2
         * 2: a = 2 + 1 = 3
         * 3: a = 3 + 1 = 4
         * 4: a = 4 + 1 = 5
         * 5: a = 5 + 1 = 6
         * 6: a = 6 + 1 = 7
         * 7: a = 7 + 1 = 8
         * 8: a = 8 + 1 = 9
         * 9: a = 9 + 1 = 10
         * 10:a = 10 + 1 = 11
         */

如上面代码变量a是基本类型,变量aa是原子类型,正常情况对a或者aa进行1000次操作结果都应该是
1001。正常情况我们可以理解是单线程操作。结果也是没有问题的。

举一个🌰例子C(多线程操作):

public class Tester {

    private static Integer a = 1;

    private static AtomicInteger aa = new AtomicInteger(1);

    private static void restore() {
        a = 1;
        aa = new AtomicInteger(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for (int i = 0; i < 10; i++) {
            test("第" + i + "次");
            restore();
        }
    }

    private static void test(String str) throws Exception {
        for (int i = 1; i <= 100; i++) {
            new Thread(() -> a = a + 1).start();
            new Thread(() -> a = a + 1).start();

            new Thread(() -> aa.addAndGet(1)).start();
            new Thread(() -> aa.addAndGet(1)).start();
            Thread.sleep(1);
        }
        System.out.print(str + "常规操作a=" + a);
        System.out.println(" <===> " + str + "原子操作操作aa=" + aa);
    }
    
}

规律:

    /**
     * i          2 * i + 1
     * 1: a = 1 + 1 + 1 = 3
     * 2: a = 3 + 1 + 1 = 5
     * 3: a = 5 + 1 + 1 = 7
     * 4: a = 7 + 1 + 1 = 9
     * 5:                 11
     * 6:                 13
     * 7:                 15
     * 8:                 17
     * 9:                 19
     * 10:                21
     */

多线程环境下操作会不会有问题呢? 出现了问题。我们看到使用常规操作的a变量出现了数据不一致情况。

实际上当循环的次数越多,出现错误的几率就越大,如下我们循环了1000次。

问题分析

我们思考为什么基本类型进行多线程操作时候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其实问题答案最开始已经说了。 我们通过这张图
就可以找到原因。

对变量的每次操作其实都有3个步骤

  1. 读取变量值
  2. 变量值操作
  3. 变量重新赋值。

我们模拟一下错误的原因。

当A线程读取a=1,并对1+1。但是还未对变量重新赋值a=2的时候,
B线程也读取了A还未赋值的变量,此时变量还是1,那么B线程因为读取了还未更新的数据,所以也做1+1的操作。然后B对a
重新赋值了此时a=2,是B赋值的。这个时候A因为已经执行完了前两个步骤,最后也重新赋值了a=2。

这样数据就更新丢了。这就是因为数据更新不是原子性从而导致的问题。

因为数据更新丢了,所以出现了。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保证我们的操作是原子操作即可,简单来说就是将更新的三个步骤合并成一个步骤即可,在Java中JDK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的
原子操作每一个基本类型都对应一个原子操作。

原子基础类

原子基础类API

原子数组类

原子更新数组API

原子引用类

注意:

想要原子的更新字段,需要两个步骤:

1.每次使用的时候必须使用静态方法newUpdater()创建一个更新器,并且需要设置想要更新的类和属性

2.更新类的字段(属性)必须使用public volatile修饰符

最后我们看一下原子操作的原理

最后求关注,求订阅,谢谢你的阅读!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西魏陶渊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