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景观单元在特定空间分辨率下能够分辨的最小均质多边形。通常是景观制图中表达的最小单元。
景观组分是生态学的名词,是指构成景观类型的气候、土壤、植被等特征组分。
景观要素即组成景观的个体成分.包括地形、气候、水、生物、土壤.以及社会文化因素.例如山百、动植物、水体、大气、建筑、音乐等。景观的自然要素部分.是物质的.并且是可见的.通常被客观地描述或定量化表达:关于社会文化等人文要素.有些为非物质状态。按照景观要素是否受人为影响(或附加人类活动、人类文明)可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自然界各种等级系统都普遍存在时间和空间的斑块化。它反映了系统内部和系统间的相似性或相异性 。不同斑块的大小、形状、边界性质以及斑块的距离等空间分布特征构成了不同的生态带,形成了生态系统的差异,调节着生态过程。
(1)干扰斑块:在一个本底内发生局部干扰,就可能形成一个干扰斑块,例如在一片森林里,发生森林火灾,形成一个或多个火烧迹地,这 种火烧迹地就是干扰斑块。
(2)残余斑块:是由它周围的土地受到干扰而形成的。
(3)环境资源斑块:起源于环境的异质性。
(4)引入斑块:当人们向一块土地上引入有机体,就造成引入斑块。
景观结构是景观的组分和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形式。
景观格局,一般是指其空间格局,即大小和形状各异的景观要素在空间上的排列和组合,包括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数目及空间分布与配置,比如不同类型的斑块可在空间上呈随机型、均匀型或聚集型分布。它是景观异质性的具体体现,又是各种生态过程在不同尺度上作用的结果。
景观功能内涵
景观功能:指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关系。生态过程包括生态演替、生物多样性变化、人为因素干扰等方面。
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景观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景观结构和景观功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景观功能;功能同时也影响结构的形成和发展。结构的变化可能产生新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