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据库规范化理论中,函数依赖的推理规则是用于推导和验证函数依赖关系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由 Armstrong 提出,因此也称为 Armstrong 公理。以下是三条基本的推理规则:
1. 自反律(Reflexivity Rule)
如果 ( Y \subseteq X ),则 ( X \rightarrow Y )。
- 解释:任何属性集 ( X ) 都函数决定其子集 ( Y )。
- 示例:
设 ( X = {A, B} ),( Y = {A} ),则 ( {A, B} \rightarrow {A} )。
2. 增广律(Augmentation Rule)
如果 ( X \rightarrow Y ),则 ( XZ \rightarrow YZ )。
- 解释:在函数依赖的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属性集 ( Z ),函数依赖关系仍然成立。
- 示例:
设 ( X = {A} ),( Y = {B} ),( Z = {C} ),如果 ( {A} \rightarrow {B} ),则 ( {A, C} \rightarrow {B, C} )。
3. 传递律(Transitivity Rule)
如果 ( X \rightarrow Y ) 且 ( Y \rightarrow Z ),则 ( X \rightarrow Z )。
- 解释:如果 ( X ) 函数决定 ( Y ),且 ( Y ) 函数决定 ( Z ),则 ( X ) 函数决定 ( Z )。
- 示例:
设 ( X = {A} ),( Y = {B} ),( Z = {C} ),如果 ( {A} \rightarrow {B} ) 且 ( {B} \rightarrow {C} ),则 ( {A} \rightarrow {C} )。
其他推论规则
除了上述三条基本规则外,还可以推导出以下常用规则:
1. 合并律(Union Rule)
如果 ( X \rightarrow Y ) 且 ( X \rightarrow Z ),则 ( X \rightarrow YZ )。
- 解释:如果 ( X ) 函数决定 ( Y ) 和 ( Z ),则 ( X ) 函数决定 ( Y ) 和 ( Z ) 的并集。
- 示例:
设 ( X = {A} ),( Y = {B} ),( Z = {C} ),如果 ( {A} \rightarrow {B} ) 且 ( {A} \rightarrow {C} ),则 ( {A} \rightarrow {B, C} )。
2. 分解律(Decomposition Rule)
如果 ( X \rightarrow YZ ),则 ( X \rightarrow Y ) 且 ( X \rightarrow Z )。
- 解释:如果 ( X ) 函数决定 ( Y ) 和 ( Z ) 的并集,则 ( X ) 函数决定 ( Y ) 和 ( Z ) 分别。
- 示例:
设 ( X = {A} ),( Y = {B} ),( Z = {C} ),如果 ( {A} \rightarrow {B, C} ),则 ( {A} \rightarrow {B} ) 且 ( {A} \rightarrow {C} )。
3. 伪传递律(Pseudotransitivity Rule)
如果 ( X \rightarrow Y ) 且 ( YZ \rightarrow W ),则 ( XZ \rightarrow W )。
- 解释:如果 ( X ) 函数决定 ( Y ),且 ( Y ) 和 ( Z ) 一起函数决定 ( W ),则 ( X ) 和 ( Z ) 一起函数决定 ( W )。
- 示例:
设 ( X = {A} ),( Y = {B} ),( Z = {C} ),( W = {D} ),如果 ( {A} \rightarrow {B} ) 且 ( {B, C} \rightarrow {D} ),则 ( {A, C} \rightarrow {D} )。
总结
- 自反律、增广律 和 传递律 是函数依赖推理的基本规则。
- 通过这些规则,可以推导出其他有用的推论规则,如合并律、分解律和伪传递律。
- 这些规则在数据库规范化过程中非常重要,用于验证和推导函数依赖关系,从而设计出更高效、更规范的数据库结构。
理解并熟练运用这些规则,有助于解决数据库设计中的复杂依赖问题。
总结思考步骤:
- 确认三条规则的正确描述,注意传递律的正确形式。
- 用简明的中文解释每条规则,并举例说明。
- 提及公理系统的有效性和完备性。
- 正确应用LaTeX格式,检查数学表达式的正确性。
- 生成相关问题,促进用户深入学习。
数据库中函数依赖的Armstrong公理系统
Armstrong公理系统是关系数据库理论中推导函数依赖的核心工具,包含三条基本推理规则。这些规则具有有效性(推导结果正确)和完备性(所有函数依赖均可被推导),为数据库模式分解和规范化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条推理规则
-
自反律(Reflexivity)
若属性集 Y ⊆ X ⊆ U Y \subseteq X \subseteq U Y⊆X⊆U,则 X → Y X \to Y X→Y必然成立。
示例:若 X = { 学号 , 姓名 } X = \{学号, 姓名\} X={学号,姓名}, Y = { 姓名 } Y = \{姓名\} Y={姓名},则 X → Y X \to Y X→Y成立。 -
增广律(Augmentation)
若 X → Y X \to Y X→Y成立,且 Z ⊆ U Z \subseteq U Z⊆U,则 X Z → Y Z XZ \to YZ XZ→YZ也成立。
示例:若 X = { 学号 } X = \{学号\} X={学号}能确定 Y = { 姓名 } Y = \{姓名\} Y={姓名},则添加 Z = { 课程号 } Z = \{课程号\} Z={课程号}后, { 学号 , 课程号 } → { 姓名 , 课程号 } \{学号, 课程号\} \to \{姓名, 课程号\} {学号,课程号}→{姓名,课程号}成立。 -
传递律(Transitivity)
若 X → Y X \to Y X→Y和 Y → Z Y \to Z Y→Z均成立,则 X → Z X \to Z X→Z成立。
示例:若 { 学号 } → { 班级 } \{学号\} \to \{班级\} {学号}→{班级}且 { 班级 } → { 班主任 } \{班级\} \to \{班主任\} {班级}→{班主任},则 { 学号 } → { 班主任 } \{学号\} \to \{班主任\} {学号}→{班主任}。
属性集闭包
为判断 X → Y X \to Y X→Y是否能从函数依赖集 F F F中推导,可计算属性集 X X X关于 F F F的闭包 X + X^+ X+(即通过公理系统能从 X X X推出的所有属性)。例如,若 F = { A → B , B → C } F = \{A \to B, B \to C\} F={A→B,B→C},则 A + = { A , B , C } A^+ = \{A, B, C\} A+={A,B,C},因此 A → C A \to C A→C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