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屠敏
出品 | CSDN(ID:CSDNnews)
如果不是被逼无奈,恐怕没有哪家公司愿意轻易放弃 VMware,转而折腾开源替代方案,或重新部署其他商业虚拟化平台。
然而,自 2023 年 11 月博通以 690 亿美元收购 VMware 之后,这家虚拟化老牌厂商正经历一场彻底重构——取消永久许可证、核心产品全面转向“订阅制”,大量原有服务被合并、涨价,许多企业发现续约价格较以往上涨三倍以上,导致他们陷入“要么高价续约,要么彻底迁移”的两难处境。
近日,博通被曝为了强推订阅制服务又采取了一项最新措施:开始向已过期支持合同的 VMware 永久许可证持有者发送“停止及终止使用”(cease-and-desist)函,并警告称,在未签订新合同的前提下继续安装更新、补丁,属于侵权行为,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并卸载相关内容。
在这一重压之下,新一轮“弃用 VMware”潮悄然而至。
博通:向 VMware 永久许可证持有者发出停止令
据外媒 Ars Technica 报道,这些“停止令”专门发给那些支持合同已过期、但仍持有 VMware 永久许可证的用户。
这封信函由博通董事总经理 Michael Brown 签署,内容明确指出:合同到期后,用户不得继续使用任何在支持合同结束后发布的维护版本/更新、小版本、主版本/升级扩展、功能增强、补丁、漏洞修复或安全补丁(零日安全补丁除外)。
如果已经安装了上述更新,必须立即移除或卸载。
信中进一步强调:
任何此类在合同过期后继续使用支持服务的行为,均构成对与 VMware 合同的重大违约,同时侵犯 VMware 的知识产权,可能导致被索赔惩罚性赔偿和律师费用。
事实上,这种要求在法律上站得住脚——毕竟,合同就是合同。
问题在于,博通本来更合理的做法是,如果你不想让过期合同的用户继续用补丁,最简单的办法是干脆关掉他们的下载权限。
不过,外媒 The Register 披露,现实情况是,博通的补丁下载系统本身就不太稳定,有时候就连还在付钱的用户也登录不上去。这也让人怀疑,那些合同已经过期的用户可能还能继续下载补丁,不是他们有意违反合同,而是系统根本没拦住他们。
结果现在博通突然给这些用户发“停止函”,说他们有可能侵权了,就像是“门没锁好却怪小偷进来”一样,容易被人怀疑是在故意放人进去再抓现行。
更具争议的是,即便用户并未实际安装更新,也可能收到“停止令”。
加拿大一家托管服务提供商 Members IT Group 的 CTO Dean Colpitts 就指出,其部分客户在支持合同过期后不久便收到了信函。其中一位客户甚至在合同到期仅六天后就收到了通知。
同样地,也有用户在网络上表示,尽管他们在失去 VMware 支持之后未再进行任何更新,仍收到了博通的“停止及终止使用”函。还有一位用户称自己已经从 VMware 迁移到了 Proxmox,却依然收到了这类信件。
担心收到这封信函不做回应从而可能引发一些麻烦事,有的用户甚至已聘请法律团队介入处理。
引发事态进一步升级的是,信中还提到:客户若未履行相关报告义务,VMware 有权对其进行审计,并采取合同或法律手段追责。
对此,Dean Colpitts 直言不讳道:“他们还保留随时审计的权利,这一点让人非常恼火。即使你不违规,光是这个威胁本身就让人不安。”
威胁、订阅费上涨之下,大批用户出走
博通对 VMware 的重构,核心目的是推动 VMware Cloud Foundation(VCF)等订阅产品的普及,但是其一系列强硬的手段,正在激怒原本忠实的企业客户。
据外媒 CRN 报道,曾连续 16 年使用 VMware 的东芝,在发现相关产品费用飙升至原来的 10 倍后,终于下定决心另寻他途。
“突然之间,[VMware 的] 成本发生了巨大变化。”东芝信息系统公司 CTO Katsuhiro Nigorikawa 表示,“我们于是转向 Nutanix 在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方面的优势。从成本角度来看,Nutanix HCI 是最优解。”
尽管东芝过去一直是 VMware vSphere 的长期用户,但当博通将原本庞杂的产品线浓缩为几个统一打包的订阅方案后,选择权大大减少,也让企业负担剧增。当前,东芝正在将 2200 台虚拟机从 VMware-Broadcom 平台迁移至 Nutanix,首阶段以日本本地业务部门为主,预计迁移工作将在一至两年内完成。
“我们不可能一次性迁移所有部门。这需要时间。作为一家全球公司,我们现在仅聚焦日本市场。”Nigorikawa 说。
类似遭遇的还有保险公司 MSIG Insurance。其副总裁 Yew Wei Kee 表示,自 2007 年起,MSIG 就是 VMware 的忠实用户。但博通收购 VMware 后,MSIG 被要求采用一个全新授权方案,价格暴涨 300% 至 400%。该方案为 VMware Cloud Foundation 打包服务,涵盖计算、存储和网络,但 MSIG 实际只需核心虚拟化功能,不需要那么多其他功能。
基于此,VMware 也曾建议一个更小的替代方案,但该方案无法提供 24x7 的技术支持,满足不了 MSIG 的需求。Kee 表示,这段长期合作关系最终“毫无意义”,VMware 并未为其提供有价值的解决方案。
最终,MSIG 将其 1500 至 2000 台虚拟机全面迁移至 Nutanix。
虚拟化市场格局正在变化
时下,从财务报表来看,博通收购 VMware 后表现强劲,战略方向短期内似乎不会改变,但不断发出的“停止及终止使用”信函,从客户体验上,似乎正进一步削弱其在当前和前任客户中的信誉与信任。
对此,有网友现身评论道:
我收到过一封,我直接回他们“去你的”,还让他们起诉我。我现在根本就没在用 VMware,自从博通收购他们后(我几个月前也把公司关了),所以我倒是想看看他们要怎么浪费律师的时间,到头来只会发现我根本什么都没在运行。而且按理说,他们早就应该通过 ESX 回传信息知道这一点了。
还有人认为,「这听起来像是博通的一场“钓鱼执法”行动,目的是吓唬那些持有永久许可证的用户,让他们为了避免被起诉的风险而被迫转向订阅服务。博通有的是钱可以花在律师身上,而它的客户大多可承担不起这种成本。」
而就在 VMware 的用户信任流失、品牌口碑摇摆不定之际,看到机会的竞争对手早已蠢蠢欲动。不仅 Nutanix 快速承接了大量“出走用户”,一时之间,红帽、HPE、Citrix 等老牌厂商也相继推出替代方案,小型厂商如 Scale Computing 也迅速响应,XCP-NG、Proxmox 等开源项目活跃度持续上升,甚至也有企业选择自制 KVM 平台替代。
一场由许可证变革引发的“平台迁徙”正在重塑虚拟化市场的格局。真正的问题是:这会是一次短期风暴,还是一场长期结构性的洗牌?你怎么看?
参考:
https://arstechnica.com/gadgets/2025/05/broadcom-sends-cease-and-desist-letters-to-subscription-less-vmware-users
https://www.theregister.com/2025/05/08/vmware_migrations_why_nutanix/
https://www.crn.com/news/cloud/2025/toshiba-ditches-vmware-for-nutanix-ceo-explains-how-nutanix-is-winning-new-customers
推荐阅读:
▶“闭源”13个月后,Redis再开源!开发者怒了:一回生二回熟,真当我们忘了?
▶从失业到年入180+万元!仅用3周,他做出“爆款”插件:团队总共2人,原本只想糊口
▶AI不靠“闭门造神”,海内外一线专家共探智能新纪元,GOSIM AI Paris 2025圆满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