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吐槽:42岁已经不可能工作了,一共沟通15550次,找软件开发,人家觉得年纪大,找软件管理,人家要大厂经验…

"42岁,15550次沟通,0个offer。"这组数字像把锐利的刀,扎破了IT圈最后的体面。朋友老吴20年开发经验,带过千万级项目,如今却在面试时被HR问:"您孩子上几年级?会不会影响加班?"他苦笑着给我看聊天记录,对方那句"团队年龄结构需要优化"的潜台词,比深圳的暴雨还刺骨。

图片

网友吐槽:42岁已经不可能工作了,一共沟通15550次,找软件开发,人家觉得年纪大,找软件管理,人家要大厂经验…

"我们的文化总是把年轻和美丽等同,却忽略了智慧需要岁月沉淀。"上周和硅谷回来的创业者聊天,他说那边40+程序员转行开卡车不是段子,某大厂HR甚至设置了"35岁自动过滤"的招聘系统。国内数据更扎心:IT行业35岁以上从业者仅占8.9%,这哪是职场,分明是年龄屠宰场。

图片

 职场最荒诞的黑色幽默

"嫌我们老?可年轻人写的代码bug比头发还多。"创业公司的CTO王哥跟我吐槽。他们刚招的95后团队,三个月就搞崩两次系统,最后还是请45岁的老架构师救火。 过度追求"年轻化",反而会让系统更脆弱。

更魔幻的是管理岗招聘。某上市公司招技术总监,明确要求"大厂背景+35岁以下"。可BAT出来的有几个不是35+?合着在中小公司摸爬滚打的经验都是假币?这让我想起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当公司只追求"表面光鲜",恰恰说明他们还没满足"尊重需求"。

经验贬值时代 

"不是老人不行,是用人者太蠢。"投资圈的朋友直言不讳。他投的AI公司,专门请40+程序员做安全审计,因为"年轻人根本想不到那些漏洞"。这让我想起《人类简史》里的认知革命:真正智慧,是知道如何利用前人的经验。

但某些公司偏要装睡。某大厂HRD私下承认:"招年轻人省钱啊,3个应届生工资顶1个老人。"可他们没算过隐性成本:新人踩坑导致的项目延期、客户流失、技术债……这些账,最后都得公司自己买单。

 让经验成为职场硬通货

42岁真的老了吗?看看Linux之父林纳斯,40岁写出Git的汤姆·普雷斯顿,还有50岁创立NVIDIA的黄仁勋。这让我想起《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的启示:真正的高手,能把经验酿成智慧。

对于求职者,或许该学学《原则》里的"极度透明":在简历里直接写明"我用20年避过的坑,够你少走五年弯路"。

对于公司,与其追逐"虚假年轻化",不如建立"经验银行"——让资深员工带新人,用期权换他们的技术债清偿。

我们似乎忘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好的代码需要岁月打磨,智慧的职场更需要经验沉淀。

下次当HR说出"团队年龄结构"时,不妨问问他:"您公司准备用几年成为百年老店?"毕竟,职场不是短跑赛道,而是马拉松——前半程拼体力,后半程拼耐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曾亲桂林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