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末的一天,公司的灯火依然明亮,小王正准备收拾东西下班,一个不太熟悉的女同事突然走到他面前,神神秘秘地说:"今天下班能等等吗?我有点事想和你聊聊。"
突然跳出这句话,总让人想起《三十而已》里顾佳说的:"成年人的友情,都是克制的分寸感。"那位总在电梯里低头刷手机的同事,此刻攥着星巴克的杯子,眼神闪烁得像漏气的霓虹灯。我们明明连对方老家在哪都不知道,她却能自然地开口:"三万块周转一下,下个月肯定还。
借钱容易友谊翻船
朋友阿涛曾借给女同事五万"救命钱",三个月后收到对方婚礼请柬,红包里塞着张字条:"这钱算份子钱抵了"。"模糊的界限是灾难的开始。"当职场关系沾染上铜臭味,连打印机里的A4纸都会变成催债信。
更可怕的是"职场道德绑架":去年有个HR朋友吐槽,拒绝借钱后同事到处说她"冷血",导致她在部门被孤立。这种用"同事情谊"包装的勒索,比《甄嬛传》里的麝香还毒。
学会用"穷"守住职场边界
"我最近在还房贷,每月就剩两千生活费"当同事在茶水间堵你时,学学《欢乐颂》里安迪的淡定:"我也想帮你,但我的理财顾问会杀了我。"
心理学中的"破窗效应"告诉我们,第一次妥协就会引来无数借口。不如学学网友@打工人阿强的神回复:"要不你问问我房东?他比我富裕多了。"既守住边界,又给了对方台阶。
在这个全民负债的时代,职场人的钱包早已不是私密领地。下次当同事神秘兮兮地留你加班时,"每逢你想要批评任何人的时候,记住这世上所有人,并不是个个都有过你拥有的那些优越条件。
"保护好自己的辛苦钱,才是对职场关系最负责任的守护——毕竟,成年人的体面,往往是从学会说"不"开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