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的主从复制(Master-Slave Replication)是一种用于数据冗余和可伸缩性的机制。在这种模式下,数据从一个主节点(Master)同步到一个或多个从节点(Slave)。
工作原理
- 当复制初始化时,从节点连接到主节点并发送一个
SYNC
命令。 - 主节点开始执行
BGSAVE
命令,并在启动一个新的存盘过程的同时,将所有接收到的写命令缓存起来。 - 一旦存盘完成,主节点将这个快照发送给从节点,以及所有存盘过程中积累的写命令。
- 从节点接收到数据快照后,会加载到自己的数据库中。
- 从此之后,主节点继续将新的所有写命令以流的形式发送给从节点,从节点负责实时地更新这些变化。
优点
- 数据冗余:主从复制提供数据副本,可以用于灾难恢复。
- 读扩展:从节点可以处理读请求,这样就可以分散读负载,提高系统的整体读取能力。
- 数据备份:由于从节点持有数据的副本,它可以用来执行不影响主节点性能的备份操作。
- 高可用性:当主节点出现故障时,可以手动或自动(使用Redis Sentinel)将从节点提升为新的主节点,以此减少服务中断的时间。
- 跨数据中心复制:可以在不同的数据中心配置主从复制,以实现地理冗余。
缺点
- 数据延迟:在高负载下,从节点与主节点之间的数据同步可能会有延迟,不能保证实时的强一致性。
- 成本:维护更多的服务器会增加硬件和运维成本。
- 写扩展限制:所有的写操作仍然需要通过主节点进行,因此主从复制不会提高写操作的性能。
- 故障转移不是自动的:在没有使用Sentinel或Redis Cluster的情况下,发生故障时需要手动进行故障转移。
- 内存使用:由于每个从节点都会保留数据的副本,这意味着每个节点都会消耗与主节点相似的内存资源。
Redis的主从复制非常适合读密集型的应用,并且当与Sentinel或Cluster结合使用时,可以为系统提供较高的可用性。然而,如果需要强一致性或者写性能的扩展,可能需要考虑其他的数据库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