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6-28 11:08 )(陈新宾 )(IT世界 )
导读-- 随着人们对网络边缘安全的重视,802.1x认证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并使用,尤其在产业园区和高校宿舍区。作为年轻的优秀解决方案,她真的完美吗
随着人们对网络边缘安全的重视,802.1x认证逐渐被广大用户接受并使用,尤其在产业园区和高校宿舍区。作为年轻的优秀解决方案,她真的完美吗?
在讲述其缺陷之前,有必要来了解一下802.1认证的特点:
802.1x的边缘安全是由启用802.1x功能的交换机来实现的。其每个物理端口内部又分为受控端口和非受控端口,非受控端口只负责处理认证数据包,受控端口负责处理业务数据。登陆前,用户只能通过非受控端口发送和接收认证数据包(802.1x格式),而其他格式的数据包则无法通过受控端口;登陆后,受控端口对用户开放,接受数据的传输。
认证时,首先客户端软件发送请求,交换机把接收到的认证信息传递给中心的认证服务器。认证服务器负责信息的核对(比如用户名、密码、MAC、IP等的核对)。认证结束后,除了每隔一段时间处理次在线确认数据包外,用户的正常网络应用与802.1x没有任何关系,这就是所谓的认证流和业务流的分离。
在开发802.1x客户端的过程中,发现了几处缺陷:
(1)免拨号,就可以交换机范围内通讯
根源:802.1x认证体系中,认证流与业务流是分离的。认证流具有不认证也可以通讯的能力(但不具有跨网段的能力)。
实现:如果用户把自定义的数据格式代替了EAP认证报文,并按需要改动一下目标MAC,而交换机仍然把此数据包当成合格的802.1x认证包处理,但把它发给了指定的MAC。这样,就可以在不拨号的情况下进行数据传输。
为了演示此缺陷,我特地做了一个程序(点此下载 说明:需要安装WinPcap) 。802.1x的用户或厂商可以下载在同一交换机、不同端口的环境下进行测试。
后果:影响并不是很大。在同一个交换机的通讯本来就是应该免费。由于客户端必须由相应的软件来分析自定义的数据包,所以本身不会产生安全隐患。
(2)IP绑定的缺陷
根源:根源依旧是认证流与业务流的分离。标准802.1协议是不支持IP绑定的,但几乎所有厂商根据自己的产品进行了扩展,使其协议(私有)支持IP绑定.。其原理是把IP加入到EAP数据包里然后与认征服务器核实,确定是否正确。
实现:认证数据包采用自己的IP(运营商分配的)骗过服务器的认证,而正常的数据通讯仍然采用真实IP。
后果:一方面,此缺陷可以造成IP管理混乱;另一方面,网络的监控系统将失灵,虽然仍然可以对IP进行监控,但无法知道IP对应了哪个用户。这一点,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目前,各厂商所称道802.1x的优势和安全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私有拨号客户端。如果一旦客户端被破解,或者被仿造,那么很多功能将形如虚设,比如限制代理服务器的使用、绑定IP、客户端版本的限制等。很多厂商的802.1x校园网介绍中,几乎有一句类似的话:学生能力有限,很难对客户端进行破解。但这点着实让人笑话,事实可以证明:自802.1x流行以后,几乎每个运营商的客户端都出现了破解版本,而且很多出于高校学生之手。对于某些学生来说,即使通过数据抓包,克隆出完全一样的客户端也是易如反掌的。
在社会对网络安全日趋重视的今天,802.1x产品的开发者更应该注重协议安全的研究,而不是把赌注下在用户的能力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