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1
自墨尔本西南行百二十里,隔海气,闻涛声如碎碧琉璃。伐竹取道,下见海湾,水尤清冽。珊瑚若琼枝玉树,参差其间。礁鱼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白沙。佁然不动,俶尔远逝,似与远客相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忽有白浪拍岸,泠泠若筑羽磬,红岩礁群戴雪冠而立,乃见南溟气韵。
坐岩上,四面竹树环合。桉树清香,幽鸟时鸣,鸥鹭掠波衔云影。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袋鼠三五,时立时趋,蓬尾扫沙;琴鸟一只,隔叶学人语。澳洲太守署「世界遗产」四字于岩壁。
注释:
南溟:借《庄子》语指代南半球海域
红岩礁:影射十二门徒岩
桉树:澳大利亚国树
琴鸟:澳洲特有鸟,善模仿各类声音
文脉解:**
保留「移步换景」「以动衬静」笔法
化用「皆若空游」经典句式
置换「犬牙差互」为海岸地貌
结句「其境过清」暗藏生态隐忧
以澳洲特有生物替代原文本中「崔氏二小生」
(采用古籍注疏体例,兼顾传统审美与现代阅读需求)
其2
自南洋浮舟十昼夜,忽见陆影横波,舟人曰:“澳洲至矣。”遂登岸西行,渐入荒原。黄沙漫卷,赤日灼空,四望无垠,唯见孤桉数株,枝虬似铁,皮若苍鳞。忽有袋鼠跃出蒿丛,腹垂如囊,双足如弓,倏尔遁去,唯留尘迹蜿蜒。
夜宿艾尔斯岩下。此石方五里,高百仞,赤若丹炉初熄,紫似天火余烬。晨起观之,霞光浸染,俄而金,俄而绛,俄而玄,恍惚有太古巨人凝血成峰。岩穴多古画,人面鱼尾,星月交辉,抚之凛然,似闻原民祭鼓声自地脉传来。
复北行三千里,至大堡礁。碧海如璃,忽坠万仞,但见珊瑚林立:有如鹿角峥嵘,有如牡丹叠瓣,更有巨砗磲开阖若吟。五彩鱼群穿行其间,金鳞耀紫,蓝纹衔银,忽聚若流霞,忽散作星雨。潜游半日,竟忘此身乃陆客,唯觉与海灵共浮沉。
最奇者,菲茨罗伊河中鳄。暮色四合时,但见枯木横波,近观乃巨鳄瞑目,齿列如戟,脊似刀山。方屏息欲退,忽闻霹雳裂水,但见血盆衔落日,尾扫千浪,方知洪荒猛气犹存天地之间。
归舟南返,夜泊悉尼湾。歌剧院白帆映月,铁桥虹影接星,然闹市华灯不掩南十字清辉。饮土著所酿金合欢酒,其味涩中回甘,恍见七万年烟云入喉——初民钻木之火、囚船铁链之霜、淘金者痴梦、牧羊人长歌,皆在此陆流转不息。
- deepseek: 模仿 柳宗元 小石潭记 文笔,写一篇《澳洲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