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产品记忆交互技术:原理、应用与挑战
1. 与联网数字产品记忆(DPM)交互的协议
1.1 协议设计挑战
在设计信息检索协议时,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网络特性(如带宽和通信协议)以及 DPM 节点的计算能力,使得无法创建基于分布式哈希表的结构化分散信息存储。另一方面,无结构对等网络中的搜索方式也不适用,因为存在能源限制,且搜索需要确定性地终止。所以,需要一种能确定性终止且可靠搜索整个网络的信息检索机制。
1.2 主节点的定义与功能
为实现这样的协议,在标签网络中定义了一个主节点,它与 ZigBee 协调器节点相同。其他节点会向主节点发送包含网络地址和特定应用 ID 的心跳消息,主节点存储这些消息信息,并记录接收心跳的时间,从而拥有网络中所有活跃节点的完整清单。这使得可以实现应用层组播搜索协议,当主节点收到搜索请求时,会将其转发给清单中的所有节点,确保每个在线节点都能收到请求并返回响应,避免了信息搜索时的网络洪泛。
1.3 系统实现
为验证理论设想,构建了一个原型,它既是演示器,也是进一步研究的基础。演示器由一个装有配备 Smart SEMPROMs 产品的托盘组成,这些产品本质上是 GHI Electronics 的嵌入式主模块,并附有 ZigBee 模块。为演示器的 Smart SEMPROMs 实现并部署了以下软件:
1. ZigBee 模块上的组件负责在 ZigBee 网络和嵌入式主模块之间中继消息。
2. 嵌入式主模块上的应用程序接收来自 ZigBee 模块的消息(请求),查询内存,并通过 ZigBee 模块将响应发送给请求发送者。此外,该应用程序还向主节点发送心跳(“Ke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