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文为 “电话恐惧症” 相关文章合辑。
未整理去重。
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接电话?网友:我关静音很多年了……
双语君 中国日报双语新闻 2024年06月09日 17:56 北京
最近,“为什么年轻人讨厌接电话”火上热搜,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共鸣。
网友们纷纷表示:“电话永远全静音,关振动很多年了”“我不年轻,但也特别害怕接电话”……
英国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年轻人不喜欢电话沟通,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甚至从未接过电话。年轻人不愿意接听电话的普遍原因是,他们认为接听电话会带来压力。一半以上的人在接到意外电话时会预感到负面消息。
据英国《地铁报》报道,如今的年轻成年人(18-34岁)似乎已经完全摆脱了电话,四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甚至从未接过电话。
Today’s young adults (aged 18-34) seem to be bypassing phone calls altogether, with a quarter admitting they’ve never even answered one, according to The Metro.
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人们的通信偏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70%以上的年轻人喜欢发信息。语音信息也越来越受青睐,有近40%的人喜欢发语音。这一趋势似乎与人们普遍不喜欢突如其来的电话有关;一半以上的人将电话与坏消息联系在一起。
A recent survey reveals a clear shift in communication preferences. Texting reigns supreme, with over 70% of young adults favouring it. Voice notes are also gaining traction, being preferred by nearly 40%. This trend seems linked to a general dislike of unexpected calls; more than half associate them with bad news.
有趣的是,这种对电话的讨厌并不为年长者所认同。在35-54岁的人群中,只有1%的人优先选择短信而不是电话。
Interestingly, this aversion to phone calls isn’t shared by older demographics. Only 1% of those aged 35-54 prioritise texts over calls.
这项调查表明,沟通方式出现了代际差异。电话曾经是一种突破性的沟通工具,但现在似乎正逐渐式微,而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短信和语音信息等非实时沟通方式。
The survey suggests a generational shift in communication styles. Phone calls, once a revolutionary tool for connection, are seemingly declining in favor of asynchronous methods like texting and voice notes.
当有人打电话而不是发消息给你:
据《地铁报》报道,从2012年到2022年,英国共积累了1.3万亿条线上信息和360亿条短信,年轻一代是主要贡献者。
As reported by The Metro, the younger demographic has played a notable role in the accumulation of 1.3 trillion online messages and 36 billion text messages exchanged in the UK from 2012 to 2022.
年轻人不愿意接听电话的一个普遍原因是,他们认为接听电话会带来压力。一半以上的人在接到意外电话时会预感到负面消息。
A prevalent explanation for their reluctance to answer phone calls is the perceived pressure associated with them. More than half of them anticipate negative news when receiving unexpected calls.
当接到电话时,选择谷歌搜索一下电话号码而非直接接电话:
年轻人通常更喜欢将提前约好的电话交谈作为主要的沟通方式。
Younger individuals generally prefer scheduled phone conversations as the primary means of communication.
你在日常生活中是更喜欢打电话还是发消息呢?
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讨论。
编辑:董静 陈丹妮 齐磊 李雪晴
实习生:刘轩而
来源:英语点津 外研社Unipus等
当代年轻人,开始害怕接电话了!
原创 李东阳 李东阳朋友圈 2024年09月26日 16:04 广东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是库存,也是一个狂欢分裂的时代,与人交流是打开一切的钥匙。
近来Z世代群体中的一个话题渐热:“来电恐惧”成了一种赛博瘟疫,开始在年轻人之间蔓延扩散。
读者朋友们可以回忆一下有无相似症结,当电话铃声响起时,旋律的跳动好似拴在了自己的末梢神经,恐惧、焦虑如同电流一般流过全身。
为什么会这样?
年轻一代从小开始,就被包裹在一个电子信息时代,肆意游走在互联网技术的红利期,但不知从何时起,咱们渐渐成了智能时代与数字通信的奴隶,往往被动的接受周遭一切。
应该将矛头指向互联网吗?其像一樽巨大的玻璃罩,将年轻人笼罩在各自的困惑中,逃离与躺平都不是最优解。
向社会现实求索如何?在愈发原子化的现代社会,每个人都在找寻着熟悉的归属感,意图将自我剥离出一个个困境,防止随缘以待的失落。
但当害怕接电话这件事开始被摆上台面,或许有关年轻一代的精神世界需要得到些关注。
01 电话响起,心底的悸动进发
直到2024,通信电话终于遭遇了诞生以来的最大危机,因为其开始让人害怕了。
在不同场合,突如其来的铃声大作,会让人紧张到发毛,如果是未知号码,大多数人倾向于冷眼相待,等着对方挂断。后续没有再度来电,会被归为骚扰或无关紧要电话,倘若来电,也只会接起电话放在耳边,试探着等对方开口,即刻进入防备状态。
而面对亲戚朋友等熟人电话,心中首先会翻腾出一些不好的幻想,什么生老病死的担忧以及借钱借物的揣测,可以说接通电话就是一个豪赌信息是好是坏的过程。
这并不是个例行为,社交媒体上年轻人对于害怕接电话这件事感触颇深,有人总结出了多条症状,如:手机常年静音、能发信息绝不打电话、听到来电第一反应是紧张等,整个衍生出了一个“害怕接电话”宇宙。
这般赤裸裸的人类新动态纪实,让我不自觉联想到了《手机》中张国立老师的经典台词:在这个样子下去,你们的手机就不是手机了,是手雷。
图源:《手机》截图
亦或是《黑客帝国》中,主角团离开母体回到现实,需要通过接电话建立传输通道,因为电话里传递的人类意识是具有象征性的。
影视作品的预见性有一定的警惕作用,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并不是咱们这些年轻人的专属自适应症状,在大洋彼岸那些金发碧眼的人们同样为此苦恼。
据Uswitch的调查,有四分之一的年轻人表示从未接过电话,七成人群(18岁-34岁)更喜欢接受信息而不是电话,半数以上的人将电话与坏消息联系在一起。
Bankmycell 在 2018 年对超过 1200 名年龄在 22-37 岁的美国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1% 的受访者承认经常对打电话感到焦虑。
东京一家IT公司在2023年展开了一项线上调查,在 20 岁及以上、办公室有固定电话的 562 名受访者中,57.8% 的受访者对通过电话交谈感到不舒服。
可以说,对于电话的恐惧已经成为困扰人类的难题之一。
其实害怕接电话,本质上是社交恐惧和社交焦虑的一种表现,细究其原因,或许与互联网的发展脱不了干系。
02 时代在变,交流方式也在变
一个值得玩味的现实是,移动电话的出现最初首要解决的就是人们随时随地通话的愿望,但如今咱们对于智能电话依旧期待满满,如对华为三折叠和iPhone16等手机报以极高的热情,但对手机最原始的功能却丧失了兴趣。
1876 年,美国发明家亚历山大・格拉汉姆・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被认为是人类第一次通过电话传送语音。
之后,为了解决远距离通话问题,人们逐步发明了电话线、电话交换机、无线电报技术、对讲机等等。
这一时期,人们的注意力都是放在解决远距离通话问题,以及改善电话音质、音量等等,为提高性能与做小体积做了很多努力。
直到智能手机的普及,乔布斯的那一颗“苹果”将人们拉入了新的时代,人们的交流方式不仅局限在通话,上网聊天、电子邮件、视频通话等方式占领了我们的生活。
如今几乎每一个软件,都带有聊天功能,完全能够满足日常的交流需求。
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用户月均通话时长达267分钟,平均每天 8.9 分钟。
与之相对应的是,在《互联网发展趋势报告( 2017-2018 年)》中,微信人均使用时长高达 99 分钟/天。
更别提如今在抖音、小红书等交流渠道的冲击下,泡在短视频等图文媒介成了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这期间,网络线上交流文化大肆生长,如表情包的出现被看作文字交流的重要补充,能够多元化的表达情绪,现在已然发展成了不同群体内部的专属沟通暗号和文化符码,彭兰教授曾道:表情包可以作为代际区隔和群体区分的标签。
但技术是具有两面性的,年轻人习惯于躲在披上虚拟身份的后台,泡在各种亚文化语言中,以至于造成离开表情包就不会说话甚至恐惧说话的局面。
媒介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传统交流方式的坍缩。
这是一个用“笑死,牛逼、yyds、666”就能应付一切的时代,很多时候见面相顾无言,在网上却得心应手,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语言表达正在失真。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电话的恐惧似乎是件水到渠成的事。
03 原子化生存下的真实底色
层出不穷的媒介不仅在重塑人们的语言模式,更深刻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方式。
不习惯电话交谈只是个开始,更深层的焦虑是背后埋藏的社交恐惧,这是由社会结构与个体生活方式变迁所导致的。
在现代化步伐大踏步前行的当下,社会原子化似乎是个不可逆趋势,人与人之间的羁绊很弱,各自过各自的生活,年轻人在社会中谨小慎微的踩出每一步。
在公司一年,同事都没认全;路上碰到熟人绕道走,避免打招呼;文字能沟通绝不语音等,已经是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基操。
以前研究的重心还是年轻人为什么不结婚了,现在话题持续下探,开始分析起年轻人为啥不谈恋爱了……
还有近几年流行的青年“断亲”现象,中国传统生活中的“亲不过三代”逐渐走向了当代社会的“亲不过二代”,且年龄越小,与亲戚联系越少。
细究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与经济社会、互联网、个体成长方式变化等均有关联,新时代的青年正在迈入生活方式的新常态。
再看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甚至出现了不少年轻人“孤独死”的现象,据东京监察医务院的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0年间,独居且异常死亡的年轻人(年龄在十几岁至三十几岁之间)共1145人。
外界普通认为这些年轻人是自我了断的,但背后的原因与社会与个人之间的疏离和关系断裂,社会层面的压力等不无关系。
韩国国家医疗保健部在2023年对逾2万名19 - 39岁年轻人的调查发现,全国1100万名年轻人中,约54万人正在经历极端社会脱退,约占总人口的5%。
而所谓孤立状态,是指除了同居的家人及工作上的接触之外,与他人基本无交流,有难事时,无求助对象的情况。
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变化,是社会现实的无声抽泣。
正如一开始,我们提到的电话恐惧是社交焦虑的一种,但社交焦虑背后的原因需要持续关注。
不是危言耸听,而是需要从个性中总结共性,探寻社会存在的变化与发展。
还是怀念那个炫耀彩铃的时代,对方不接电话,跟唱歌曲是一大乐趣。
“我赚钱啦赚钱啦,我都不知道怎么去花,我左手买个诺基亚,右手买个摩托罗拉……”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有电话恐惧症!
原创 孔沧霖 浪潮新事 2024年10月06日 18:21 北京
现在的年轻人,手机静音已经很多年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害怕电话铃声,所以手机经常静音;听到电话铃声就开始莫名的紧张;
如果非要接电话,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先开口;觉得面对面聊天比电话交流好;
不得不给别人打电话时,总要找各种各样的理由回避或拖延;打电话时对面的沉默会让你感到紧张不安。
如果你感同身受的话,那么你也有电话恐惧。
我身边的很多年轻人都讨厌接电话。每次看到来电,心脏就会一下子强烈收缩,面色凝重,如临大敌。
印象中,家里长辈和单位领导似乎都很习惯,“打个电话问一下”。
甚至一打,就很难挂掉。
“没问题,没问题,行,那我挂了,好,好,好,对,对,对,嗯,嗯,嗯,哎好,好,哎,嗯嗯……”
正事说五分钟,挂电话唠半小时。
但是现在的年轻人已经不打电话了。
话费套餐里有多少通话时长,年轻人已经不关心了,有多少流量才是正经。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报告显示,短信和电话的使用量在逐年下降,2019年到2022年,短信和语音通话的使用量减少了约30%。
这种情况,并不是中国特有,全球都是如此。
在2023年,英国、澳大利亚、欧洲的通信运营商,都发布了结果相似的调查报告。
英国通信运营商Sky Mobile表示,超过四分之一(26%)的Z世代年轻人表示他们会主动忽略电话,甚至有20% 的人觉得接听电话“很奇怪”。
澳大利亚电信公司More Telecom的数据显示,约49%的人表示打电话让他们感到焦虑,而2/3的人害怕打电话或接听电话。
还有日本的街头采访也反映出年轻人讨厌接电话的现象,3x岁的日本人有64.0%讨厌打电话,2x岁的日本人则是有高达74.8%。
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能不联系就不要联系,能发文字就不要发语音,能发语音就不要打电话。
人们讨厌接电话的主要原因在于电话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
当我们接收到文字或者语音信息时,还能思考一下再作出回应。或者暂时逃避,当作还没看到,晚点再处理。
如果不知道怎么回复,还可以找个适宜的表情包,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而打电话则没有任何缓冲的空间。它要求即时、现场的反应,这种无法预测、无法掌控的局面会给人带来极大的紧张感和无力感。
你如果不及时给出回应,对方一句“喂?有没有在听?”,就无从遁形。
还会让对方觉得你是不是不专心,是不是没在听,感到被敷衍。
打电话甚至比面对面交流更加恐怖。
在面对面交流时,我们还可以通过观察对方的眼神、表情或肢体语言来判断对方的情绪、态度。
而打电话,双方都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表情、状态,只能通过声音、语气判断,还必须当下给出回应。
于是,电话沟通就像是一场不确定的博弈,你不仅需要当即作出应对,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影响到整个谈话的走向,并且无法撤回。
这也意味着打电话的效率很高。因为对方一旦接了电话,就表示肯定已经接收了信息,且必须作出回应。
所以一般都是有要紧事才会选择打电话。
这就陷入了恶性循环,给人们带来一种“打电话准没好事”的心理,而更加引起电话恐惧,越来越逃避接电话。
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算起,不可计数的信息和情感穿梭于电波之中。
曾经电话是令人惊叹的神通。如今,沟通的途径足够多元,有太多种方式去传达信息。
人是复杂的生物,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中,任何生活状态的改变都顺理成章。
无需批判,更无关对错。反正少打一个电话,天也不会塌下来。
年轻人不接电话了?“电话恐惧症”到底在恐惧什么?
外研社 2025年02月20日 08:01 北京
经网络诊断,又得病了…
你知道**电话恐惧症(Phone Phobia)**吗?这指的是对拨打或接听电话产生恐惧和回避行为。
很多年轻人会将手机调成静音(mute),避免听到电话铃声(ringtone)。
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文字交流如微信、短信或邮件,即使知道电话沟通更高效。
有些人就算接了电话但也不说话,直到对方“自报家门”后再挂掉电话。
有人表示接通电话后不知道该说什么,会急于结束通话。
有人担心陌生来电是诈骗(scams)或骚扰(nuisance call),甚至会忽略所有陌生号码(unknown number)。
更有甚者听到电话铃声会感到烦躁、恐慌,甚至出现呼吸急促等生理反应。
那么,电话恐惧症,到底是在恐惧什么?
对于老一辈来说,电话是日常沟通的重要方式,但对年轻人而言,电话并非首选。
如今,基于文本的沟通(如短信、微信、邮件)更为普遍,且许多事务(如挂号、购物、点外卖)都能在网上完成,无需电话联系。
图源:《令人心动的offer 第二季》
与打电话相比,发信息更能让年轻人掌控沟通节奏,他们可以思考后编辑文字,甚至搭配图片或表情包(emoji)。
而电话的实时对话、随机应变以及可能出现的沉默或尴尬则会带来压力。
有人说“如果把微信比作是录播(pre-recorded)的话,电话就是直播(live),要立即给出反馈”,这会让人失去思考的空间。
在开放式办公室,打电话还会让人感觉被同事评判。
如今,电话多用于重要事务,导致年轻人接到电话时会本能地认为是紧急情况。
尤其是陌生来电,更容易引发焦虑。
此外,电话会打断正在进行的事情,被视为一种“突袭”。
同时,如果自己是要打电话的一方,也可能会产生害怕打扰到对方,使对方厌恶自己的恐惧。
可见,人们害怕的并非电话本身,而是电话铃声响起时那种不可预测性带来的心理压力。
那么,想要克服电话恐惧症,我们可以怎么做?
-
了解自己害怕接电话的原因,如担心说错话、被拒绝等,有助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
-
在打电话前制定详细计划,如列出要讨论的话题、准备好开场白等,以增强自信心。
-
通过模拟电话对话或向亲友请教,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沟通技巧。
-
在通话前进行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减轻紧张情绪。
-
从较熟悉的人开始,逐渐增加打电话的次数和难度。
-
如果电话恐惧症严重影响生活,可以咨询心理医生,必要时可进行心理治疗或药物治疗。
“电话恐惧症”并非病态,如果不喜欢接打电话并未对你的生活造成实质性影响,那么无需过于在意。
不过,即便害怕电话沟通,也别忘了保持基本的沟通能力哦~
你有电话恐惧症吗?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参考资料:维基百科、新世纪汉语大词典
实习生:韩旭 | 编辑:何红杉 | 审核:阿研
年轻人不接电话了,有的连爸妈的电话都不想接,还有的接了,但一声不吭……
原创 万物杂志 把科学带回家 2025年01月14日 06:00 北京
撰文 | Cloud
审校|河边的卡西莫多
此刻,你的手机突然来了一个陌生电话,你会接吗?
近些年来,国内外的多项调查都显示,越来越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都不接电话了,有些人就算接了电话但也不说话,直到对方“自报家门”后再挂掉电话。
别说是陌生电话,就算是认识的人,甚至是父母打来的电话,有些人现在都不接听了。
有网友表示自己不说话是担心AI录音,然后自己的声音被拿去骗身边的熟人,图源:Giphy
在这个不爱接电话的群体中,有很多人听到突然响起的手机铃声会感到紧张、焦虑。还有很多人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把手机调成静音的,但是看到打来的电话,也会担心这个电话或许意味着有不好的事情。
这种在拨打或接听电话时会感到强烈焦虑或恐惧的情况,被称作“电话恐惧症”(Phone Phobia)。事实上,电话恐惧症这个词并不新鲜,只是随着短信和形形色色的社交媒体软件的普及,它正在变得越来越常见。
而对电话的恐惧,或者不擅长通过电话交流,也正在影响越来越多人的日常生活或职业生活。
电话恐惧症挺普遍的
2023年,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调查了1000名18~26岁的年轻人,发现60%的人害怕打电话或接电话。在这些年轻人中,只有十分之一的人愿意通过电话与朋友和家人交谈。虽然这些澳洲年轻人一致认为和朋友和家人保持联系很重要,但是他们首选的联系方式是面对面交流,或者发信息。
英国一项有2000人参与的调查发现,在18~34岁的人群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自己从不接电话。遇到一个不认识的号码打来时,这些受访者会忽略电话铃声,然后通过发信息回复或者上网搜索一下。调查中,有大约70%的人都更喜欢发信息而不是打电话。超过一半的人认为,突如其来的电话意味着坏消息。
美国的调查也显示,81%的千禧一代(Millennials,指出生于1981年至1996年期间的人群,约等于我们平时常说的80后90后)在打电话前会感到焦虑。还有调查显示,在2011年,美国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拨打或接听大约12个电话,而在2015年,这项数值降为6个。
我国微博平台之前有过一次七千多人的投票活动也显示,大约85%的人面对突然打来的电话会感到紧张。而韩国的报道也表示,韩国年轻人的电话恐惧症呈上升趋势。韩国知名歌手IU就曾在采访中透露,自己有电话恐惧症,即使是和最好的朋友打电话也会觉得很难,甚至是接到妈妈的电话时都会感到焦虑。
电话恐惧症的原因
首先,对于老一辈来说,打电话是很正常的事,但****对于年轻人而言,电话并不是主要的沟通方式,很多人甚至是从小开始就经常发短信。如今基于文本的沟通更为常见,而且很多以前不能在网上完成的事情,现在都被搬到网上了。
我们不仅可以在网上聊天,还可以在网上预约医院的挂号,还可以在网上购物和点外卖……基本上,生活中的大部分事情都已经不需要通过打电话来联系或解决了。
其次,和打电话相比,发信息让人更有掌控感。在社交媒体软件上,我们发送文字是经过思考和编辑的,而且与此同时,还能发送相应的图片或者表情包作为辅助。
而打电话时的实时对话、必须立即回应或者随机应变,以及可能发生的沉默或尴尬……都会让一些人感到压力。
身边有人在的话,打电话还会让自己感觉正在被评判,特别是在开放式的办公室里打电话,虽然电话里是两个人的对话,但所有同事都会将注意力集中在你一个人的声音上面。
如今,我们能打电话和朋友闲聊的时间也日益减少,而且由于大部分日常事情都通过微信、短信或邮件等方式解决,于是,打电话就留给了我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事情。
这也导致在面对一个突然的电话,很多人会认为是紧急情况。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会让人更加焦虑——为什么这个人要打电话而不是发短信?会不会发生什么事情了?
而等接了电话后发现实际上并没有紧急情况,有些人可能会很生气——恼火自己因为一个电话产生了不必要的恐慌。
此外,电话也会打断我们正在专心在做的事情。有年轻的受访者表示,毫无预警地给人打电话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行为,是一种“突袭”。
还有些人从来不接陌生电话,原因是认为这些号码不是骗子就是营销。比起仔细筛选以找出哪些是合法的电话,忽略这些电话做起来更容易。
如何克服电话恐惧
然而,目前有些事情仍然需要电话沟通,例如电话面试。
对于有电话恐惧症的年轻人而言,焦虑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经验或练习。年轻人害怕打电话,有点像老年人害怕使用各种社交媒体。一些心理医生建议人们平时多与家人和朋友交谈,或者尝试进行场景演练。
为了应付工作需求,现在世界各地甚至还有专门面向电话恐惧症的中心,学员有求职者、专业顾问或公司的负责人等,他们会在教练的帮助下练习打电话。这样的培训课还不便宜,在韩国首尔,这样的课每节为一个半小时,8节课的费用是三千多人民币。
打电话,归根结底只是一个沟通交流、建立联系的方式。倘若对打电话的焦虑和恐惧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必要时还是应该向专业的治疗师或医生寻求帮助。
你是哪一种:接听?拒绝?还是装死_(:з」∠)_
参考资料:
[1] (Towie), N. H. (2025, January 13). Young people hate making phone calls – could it be hurting their careers? Retrieved
https://theconversation.com/young-people-hate-making-phone-calls-could-it-be-hurting-their-careers-232167
[2] Research from CommBank reveals why Gen Z aren’t answering your call. (2025, January 13). Retrieved
https://www.commbank.com.au/articles/newsroom/2023/06/CBA-More-Gen-Z-research.html
[3] Phone-Call Phobia on the Rise Among Young Koreans. (2024, March 03). Retrieved
https://www.chosun.com/english/travel-food-en/2023/05/18/DOA7YF4GNREN24EDQ7HUGQLLWA
[4] Dias, J. (2023). Gen Z developing fear of phone calls, or “phone phobia”. CBS New York. Retrieved
https://www.cbsnews.com/newyork/news/gen-z-developing-fear-of-phone-calls-or-phone-phobia
[5] Wheeldon, S. (2025). Nottingham College helps students with phone call phobia. BBC News. Retrieved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gm9klmzpjeo
[6] Romm, C., & Vujić, K. (2024). Psychologists Explain Your Phone Anxiety. Cut. Retrieved
https://www.thecut.com/article/psychologists-explain-your-phone-anxiety.html
[7] Rufo, Y. (2024). Why Gen Z & Millennials are hung up on answering the phone. BBC News. Retrieved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rgklk3p70yo
[8] Young people hate making phone calls – could it be hurting their careers? (2024, November 20). Murdoch University. Retrieved
https://www.murdoch.edu.au/news/articles/young-people-hate-making-phone-calls-could-it-be-hurting-their-careers
via:
-
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接电话?网友:我关静音很多年了……
https://mp.weixin.qq.com/s/VyX5s-2-SraMXYioU43-iA -
当代年轻人,开始害怕接电话了!
https://mp.weixin.qq.com/s/Xu8RxHIq-trSe61Fo47zuw -
全世界的年轻人都有电话恐惧症!
https://mp.weixin.qq.com/s/veeB62NExtpxysR6nCTI8g -
年轻人不接电话了?“电话恐惧症”到底在恐惧什么?
https://mp.weixin.qq.com/s/mCPWuEod7It89YMFAVFnnA -
年轻人不接电话了,有的连爸妈的电话都不想接,还有的接了,但一声不吭……
https://mp.weixin.qq.com/s/2pdSkyfpeJ4aXk2nobo3U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