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个小组独立地测试同一个程序,第一组发现25个错误,第二组发现30个错误,在两个小组发现的错误中有15个是共同的,那么可以估计程序中的错误总数是(35)个。
(35)A.25 B.30 C.50 D.60
【答案】C
【解析】
对于第一小组:发现了第二组发现的错误的15/30=0.5=50%。
对于第二小组:发现了第一组发现的错误的15/25=0.6=60%。
根据第一组的发现的错误数和第一组的效率得到:25/50%=50。
根据第二组的发现的错误数和第二组的效率得到:30/60%=50。
由于两个小组是独立进行测试的,所以可以估计:程序中的错误总数为50个。
2、对于软件的β测试,下列描述正确的是(36)。
(36)A.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B.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内部展开的测试,由公司的非专业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C.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由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D.β测试就是在软件公司外部展开的测试,可以由非专业的测试人员执行的测试
【答案】D
【解析】
a测试(Alpha 测试)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进行测试。b测试(Beta 测试)由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进行测试。
3、(37)可以作为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
(37)A.使用了特定的测试用例
B.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
C.查出了预定数目的错误
D.按照测试计划中所规定的时间进行了测试
【答案】B
【解析】
显然,软件测试结束的标志是错误强度曲线下降到预定的水平。
4、下面①-④是关于软件评测师工作原则的描述,正确的判断是(38)。
①对于开发人员提交的程序必须进行完全的测试,以确保程序的质量
②必须合理安排测试任务,做好周密的测试计划,平均分配软件各个模块的测试时间
③在测试之前需要与开发人员进行详细的交流,明确开发人员的程序设计思路,并以此为依据开展软件测试工作,最大程度地发现程序中与其设计思路不一致的错误
④要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负责,确保每一个问题都能被开发人员理解和修改。
(38)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无
【答案】D
【解析】
测试的原则包括:
(1)所有的软件测试都应该追溯到用户需求。
(2)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3)完全测试不可能的,测试需要终止。
(4)测试无法显示软件潜在的缺陷。
(5)充分注意测试中的集群现象。
(6)程序员应避免检查自己的程序。
(7)尽量避免测试的随意性。
(8)测试是一项协同完成的创造性的工作。
5、在软件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需要实施不同类型的测试工作,单元测试是对程序设计进行验证,其中(39)不是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在进行单元测试过程中,通常测试工程师都需要借助(40)来代替所测模块调用的子模块;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需要将所有模块按照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说明书的要求进行组装,模块组装成系统的方式有两种,分别是(41)
(39)A.模块接口测试 B.有效性测试 C.路径测试 D.边界测试
(40)A.桩模块 B.驱动模块
C.桩模块和驱动模块 D.存根模块和驱动模块
(41)A.一次性组装和增殖性组装 B.自顶向下组装和自底向上组装
C.单个模块组装和混合模块组装 D.接口组装和功能组装
【答案】B A A
【解析】
单元测试的主要内容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边界测试。有效性测试是确认测试的内容。
在单元测试中,桩模块也叫存根模块,用以代替所测模块调用的子模块,驱动模块相当于所测模块的主程序。
模块组装成为系统的方式有2种:一次性组装方式和增殖式组装方式。增殖式组装方式又可分为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以及混合增殖3种方式。
6、黑盒测试是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软件缺陷和错误的测试方法,具体地说,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包括(42)等。现有一个处理单价为1元的盒装饮料的|动售货机软件,若投入1元币,按下“可乐”、“雪碧”或“红茶”按钮,相应的饮料房送出来,若投入的是2元币,在送出饮料的同时退还1元币。下表是用因果图法设计E部分测试用例,1表示执行该动作,0表示不执行该动作,(43)的各位数据,从2到右分别填入空格表中的(1)-(8)是正确的。
(42)A.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判定表驱动法
B.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分析法、正交试验法、符号法
C.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分析法、功能图法、基本路径法
D.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分析法、静态质量度量法、场景法
(43)A.01001100 B.01101100 C.01001010 D.11001100
【答案】A A
【解析】
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技术包括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判定表驱动法、功能图法、正交实验法、场景法等。基本路径法、符号法、静态质量度量法是白盒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第43空考查的是因果图法。当有投币和按钮时,就会有相应的饮料送出,若投币为2元时,除了有相应的饮料送出,还会退出1元硬币;只有按钮或只有投币时,就不会有输出结果。
7、多条件覆盖是一种逻辑覆盖,它的含义是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员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满足多条件覆盖级别的测试用例也是满足(44)级别的;针对布尔表达式A&&(B||C)执行逻辑覆盖测试,测试用例至少需要(45)种组合才能满足多条件覆盖的要求。
(44)A.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组合覆盖
B.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组合覆盖、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C.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判定组合覆盖、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D.路径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组合覆盖
(45)A.6 B.4 C.8 D.12
【答案】A C
【解析】
语句覆盖要求每条语句至少执行1次;判定覆盖也叫分支覆盖,要求每一个判定获得每一种可能的结果至少1次;条件覆盖要求每个判定语句中的每个逻辑条件的可能值至少满足1次;条件判定组合覆盖要求判定中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至少出现1次,且每个判定本身的结果也至少出现次;多条件覆盖要求每个判定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组合都至少出现次。因此包含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条件判定覆盖、但是不包含修正条件判定覆盖。
题中的判定条件包含3个子条件,每个子条件有2种可能取值,因此测试用例为8个。
8、典型的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有(46)等,在这些模型中,(47)强调了测试计划等工作的先行和对系统需求和系统设计的测试,(48)对软件测试流程予以了说明。
(46)A.V模型、W模型、H模型、渐进模型
B.V模型、W模型、H模型、螺旋模型
C.X模型、W模型、H模型、前置测试模型
D.X模型、W模型、H模型、增量模型
(47)A.Ⅴ模型 B.W模型 C.渐进模型 D.螺旋模型
(48)A.Ⅴ模型 B.W模型 C.H模型 D.增量模型
【答案】C B C
【解析】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有V模型、X模型、W模型、H模型、前置测试模型等,题目中的渐进模型、螺旋模型、增量模型都是软件开发模型。
W模型强调测试伴随着整个软件开发周期,而且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需求、功能和设计同样要测试。与V模型相比,更突出了测试先行的观念以及需求和设计的测试工作。
H模型强调软件测试模型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于整个产品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进行。当某个测试时间点就绪时,软件测试即从测试准备阶段进入测试执行阶段。
9、下述关于错误处理流程管理的原则(49)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49)A.为了保证正确地定位错误,需要有丰富测试经验的测试人员验证发现的错误是否是真正的错误,并且验证错误是否可以再现
B.每次对错误的处理都要保留处理信息,包括处理人姓名、处理时间、处理方法、处理意见以及错误状态
C.错误修复后必须由报告错误的测试人员确认错误已经修复,才能关闭错误
D.对于无法再现的错误,应该由项目经理,测试经理和设计经理共同讨论决定拒绝或者延期
【答案】D
【解析】
无法再现的错误不应该作为错误提交,也就无需后续处理工作。
10、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50)。
(50)A.适应性、生产率、可靠性、满意度 B.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C.有效性、可靠性、适应性、满意度 D.适应性、适用性、效率、满意度
【答案】B
【解析】
GB/T16260-2003《软件工程产品质量》规定的软件产品使用质量特性包括有效性、生产率、安全性、满意度。
11、软件可靠性是指在指定的条件下使用时,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其子特性(51)是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51)A.成熟性 B.易恢复性 C.容错性 D.可靠性依从性
【答案】C
【解析】
容错性是软件可靠性的子特性,指在软件发生故障或者违反指定接口的情况下,软件产品维持规定的性能级别的能力。
成熟性是指软件产品避免因软件中错误的发生而导致失效的能力。
易恢复性是指在失效发生的情况下,软件产品重建规定的性能级别并恢复受直接影响的数据的能力。
可靠性依从性是指软件产品依附于同可靠性相关的标准、约定或规定的能力。
12、GB/T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52)。
(52)A.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B.指定质量模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C.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制定评价计划
D.确定产品类型、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
【答案】A
【解析】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中确定的通用评价过程包括四个方面,即:确立评价需求,规定评价,设计评价和执行评价,其中有关“规定评价”部分包含的内容有选择度量、建立度量评定等级、确立评估准则。
13、GB/T18905-2002《软件工程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53)。
(53)A.计划获取或复用某个己有的软件产品的组织予以使用
B.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C.计划开发新产品或增强现有的产品,以及打算利用他们自己的技术人员进行产品评价的组织使用
D.编制评价模块的文档提供指南
【答案】B
【解析】
GB/T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提供了软件产品评价的过程,其中GB/T18905-2002《软件工程 产品评价》第五部分评价者用的过程供对软件产品执行独立评估的评价者使用。
14、用边界值分析法,假定X是整数,则10≤X<100,那么X在测试中应该取的边界值是(54)。
(54)A.X=10,X=100 B.X=9,X=10,X=99,X=100
C.X=11,X=99 D.X=10,X=101
【答案】B
【解析】
用边界值分析法,如以A和B为边界,测试用例应该包括A和B,以及略大于A和略小于B的值。在本题中,因为 X 为整数,且10
15、导致软件缺陷的原因有很多,①-④是可能的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包括(55)。
①软件需求说明书编写的不全面,不完整,不准确,而且经常更改
②软件设计说明书
③软件操作人员的水平
④开发人员不能很好的理解需求说明书和沟通不足
(55)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答案】D
【解析】
导致软件缺陷的原因主要有4个:
(1)软件规格说明,包括对需求的理解,对需求的变更。
(2)设计方案。
(3)编码错误。。
(4)其他因素,如测试人员的主观错误等。
其中与需求说明书相关的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
16、关于软件质量的描述,正确的是(56)。
(56)A.软件质量是指软件满足规定用户需求的能力
B.软件质量特性是指软件的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C.软件质量保证过程就是软件测试过程
D.以上描述都不对
【答案】B
【解析】
软件质量是指软件特性的综合,软件满足规定或在潜在用户需求的能力。
《GB/T16260-200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标准中规定了6个内部和外部质量特性及相关的21个质量子特性。质量特性包括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等。
17、对于业务流清晰的系统可以利用(57)贯穿整个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在用例中综合使用各种测试方法,对于参数配置类的软件,要用(58)选择较少的组合方式达到最佳效果,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以选用(59)和判定表驱动法。
(57)A.等价类划分 B.因果图法 C.正交试验法 D.场景法
(58)A.等价类划分 B.因果图法 C.正交试验法 D.场景法
(59)A.等价类划分 B.因果图法 C.正交试验法 D.场景法
【答案】D C B
【解析】
场景法基于测试用例场景,测试用例的设计业务路径,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和被选流。
正交实验法是指从大量的试验数据中挑选适量的、有代表性的点,从而合理地安排测试的一种科学试验设计方法。
因果图法对输入值的考虑是输入情况的各种组合,以及各个输入情况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8、逻辑路径覆盖法是白盒测试用例的重要设计方法,其中语旬覆盖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针对下面的语句段,采用语句覆盖法完成测试用例设计,测试用例见下表,对表中的空缺项(True或者False),正确的选择是(60)。
语句段:
if(A&&(B||C)) x=1;
else x=0;
用例表:
(60)A.①FALSE ②FALSE ③FALSE B.①TRUE ②FALSE ③FALSE
C.①FALSE ②FALSE ③TRUE D.①TRUE ②TRUE ③FALSE
【答案】C
【解析】
语句覆盖法要求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③必须选择TRUE,①与②可以选择TRUE或者FALSE。
19、(61)方法根据输出对输入的依赖关系设计测试用例。
(61)A.路径测试 B.等价类 C.因果图 D.边界值
【答案】C
【解析】
因果图法是依据输入关系决定输出结果。等价类是将输入或输出划分成等价类。边界值法是取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设计用例。路径测试法是代码测试方法。
20、针对下面程序段,边界值问题可以定位在(62)。
1: Rem Create a l0 element integer array
2: Rem Initialize each element to -1
3: Dim data(l 0) As Integer
4: Dim i As Integer
5: For i=l TO l0
6: data(i)= -1
7: Next i
8: End
(62)A.data(1) B.data(0) C.data(9) D.data(10)
【答案】B
【解析】
边界值法的取值原则是取最小值和最大值、比最小值稍小的值、比最大值稍大的值。本题给出的问题的条件是data(0),没有给data(0)赋值。
21、以下控制流图的圈复杂度V(g)和基本圈复杂度EV(g)是(63)。
(63)A.V(g)=5,EV(g)=1 B.V(g)=6,EV(g)=6
C.V(g)=5,EV(g)=5 D.V(g)=6,EV(g)=1
【答案】D
【解析】
V(g)=区域数=6。
基本圈复杂度是用来衡量程序非结构化程度的,通过将圈复杂度图中的结构化部分简化成一个点,计算简化以后流程图的圈复杂度就是基本圈复杂度。
而在本题给出的控制流图是一个充分结构化控制流图,因此其基本圈复杂度为1。。
22、在网络应用测试中,网络延迟是一个重要指标。以下关于网络延迟的理解,正确的是(64)。
(64)A.指响应时间
B.指报文从客户端发出到客户端接收到服务器响应的间隔时间
C.指报文在网络上的传输时间
D.指从报文开始进入网络到它开始离开网络之间的时间
【答案】D
【解析】
网络延迟是指从报文开始进入网络到它开始离开网络之间的时间。
23、为保证测试活动的可控性,必须在软件测试过程中进行软件测试配置管理,一般来说,软件测试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活动包括(65)。
(65)A.配置项标识、配置项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
B.配置基线确立、配置项控制、配置报告、配置审计
C.配置项标识、配置项变更、配置审计、配置跟踪
D.配置项标识、配置项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跟踪
【答案】A
【解析】
软件测试配置管理中最基本的活动包括配置项标识、配置项控制、配置状态报告、配置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