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424)
- 资源 (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云原生应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实战:从开发、部署到运维的一体化方案
随着企业IT架构从单体转向微服务,再到全面拥抱容器化与Kubernetes,应用的构建、部署、配置、监控、弹性与治理也正经历一场全方位的变革。传统的开发运维“割裂”模式在现代软件体系中难以为继,**全生命周期管理(Applica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 ALM)**在“云原生”语境下被赋予了新的定义。本篇文章将围绕如下几个方面展开:构建云原生应用标准形态实现一体化 CI/CD 流水线构建配置中心与服务注册机制增强可观测性、弹性与自动化治理。
2025-05-08 11:31:01
572
原创 云原生架构实战:打造高可用、可扩展的现代应用体系
CNCF 给出的定义:云原生技术有助于各组织在私有云、公有云和混合云中构建和运行可扩展的应用。它采用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 API 等技术。简而言之,云原生强调“云上优先”设计,使应用天然适配弹性环境,具有高度自动化、可观测性和弹性。弹性扩展:K8s 自动扩容、快速部署敏捷交付可观测性强:统一监控、追踪、日志平台服务治理完善:服务网格赋能网络层逻辑资源利用优化:容器资源隔离,按需调度。
2025-05-08 11:28:12
822
原创 数据治理中的数据血缘分析:原理、技术与实战
数据血缘是指数据在整个生命周期中“从哪里来、经过了什么处理、到达了哪里”的追踪信息。数据从何而来?(来源)数据是如何加工变换的?(过程)数据最终流向何处?(去向)这种信息构成了数据资产的“发展轨迹”和“加工历史”。数据血缘是企业数据治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将分散、隐性的加工过程可视化、结构化、可追踪。通过数据血缘的建设,企业可以实现:✅ 数据问题快速定位✅ 数据资产价值度量✅ 数据合规高效审计✅ 元数据全链条融合✅ 驱动数据质量闭环治理“不懂数据血缘的治理平台,是盲人摸象;
2025-05-07 08:18:56
696
原创 构建可信任的核心数据资产:主数据管理在大数据治理中的落地实践
主数据(Master Data)是指在企业多个系统中共享的、核心的、稳定的数据实体主数据域实体示例字段客户域客户、联系人姓名、证件号、联系方式产品域商品、SKU品名、编码、计量单位组织域部门、组织机构部门代码、上级单位供应商域供应商、合作商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这些数据不是交易数据(如订单、发票),也不是日志,而是“企业运行的基准数据”。主数据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组织问题、流程问题和标准问题的综合体现。有效的主数据治理体系,必须具备:完善的标准与编码策略。
2025-05-07 08:15:52
536
原创 大数据技术:从趋势到变革的全景探索
大数据技术已经不再是未来的趋势,而是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我们的现实世界。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我们能够从大数据中获得更多的洞察和价值,推动各个行业的创新与变革。然而,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红利的同时,我们也需要解决其中的挑战和问题,确保数据的安全与公平。未来的大数据,将不仅仅是一个工具,更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2025-05-03 20:42:03
1011
原创 大数据:数字时代的驱动力
大数据是指在传统数据处理技术下无法有效处理和分析的数据集。Volume(数据量):大数据的最显著特征是其庞大的数据规模,通常以PB(PetaBytes)或EB(ExaBytes)为单位。全球每时每刻都在产生着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来自于互联网、社交媒体、物联网设备、传感器等各类渠道。Velocity(数据速度):数据的生成和处理速度极为迅猛。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环境中,数据的实时性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金融市场、社交平台的实时数据流,要求处理系统能快速响应并做出决策。Variety(数据种类)
2025-05-03 20:40:52
877
原创 云原生后端架构的实践与挑战:探索现代后端开发的未来
云原生架构是一种基于云环境设计的应用架构模式,它的目标是利用云平台的灵活性和弹性来构建高度可扩展、易于管理的分布式系统。在云原生架构下,后端服务通常采用微服务模式进行构建,每个微服务都能够独立部署、独立扩展和独立更新。微服务架构:将一个单体应用拆解成多个独立的服务,每个服务专注于单一的业务功能,减少了服务之间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容器化:通过容器(如Docker)对应用进行封装,确保应用在不同环境下的运行一致性。容器化提高了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展性以及资源利用率。自动化运维。
2025-05-02 20:50:42
1658
原创 云原生后端:构建高效、可扩展的现代后端架构
云原生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的方法,它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云原生架构不仅仅是在云环境中部署应用,而是从架构设计上就考虑到云平台的弹性、可扩展性和自动化等特点。云原生的核心理念包括微服务架构、容器化、持续交付、服务网格等技术。它要求开发团队能够快速迭代和自动化管理应用,从而提升开发效率和系统的可靠性。云原生后端架构是一种现代化的系统架构模式,能够帮助企业构建更加高效、可靠和可扩展的后端系统。通过容器化、微服务、自动化运维等技术的结合,云原生后端能够充分利用云计算的优势,为企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2025-05-02 20:49:32
1052
原创 金融行业大数据治理最佳实践:合规驱动下的数据资产智能运营(含代码示例)
金融行业对数据治理的要求不仅是“做得好”,更是“必须做”。从业务合规、风险控制到价值释放,数据治理是数字银行的生命线。本文总结了:金融行业治理的独特挑战可行的架构与组件选型场景化代码实现与案例合规对接要点与未来趋势数据即资产,治理即护城河。对金融机构来说,治理做得好,才谈得上数据“可用、可信、可控、可赢”。
2025-04-30 08:52:31
1072
原创 大数据治理自动化与智能化实践指南:架构、工具与实战方案(含代码)
大数据治理正处在从规则驱动到智能驱动的跃迁之中。未来的治理平台不再只是“规定动作的执行者”,而是一个具备“洞察力”“决策力”“执行力”的智能系统。企业若想在数据治理中真正走在前列,就必须:用自动化手段“减负提效”用智能化工具“深度洞察”用平台化架构“统一运营”治理不仅是合规,更是生产力。未来已来,唯有先行者能享其果。
2025-04-30 08:49:45
1306
原创 从零搭建云原生后端系统 —— 一次真实项目实践分享
成功经验早期设计好领域划分,减少后续维护负担;服务注册、配置、通信、监控一步到位,避免补救式治理;小步快跑,每次改动都经过CI/CD流程验证,降低风险;重视可观测性,做到“异常能预警,问题能回溯”。教训警示微服务不是越多越好,过度拆分导致管理复杂度上升;依赖过深的微服务,需要做合理的熔断与降级策略;监控与告警要覆盖全链路,不能只监控个别关键点;持续关注集群资源使用,防止因资源紧张导致系统崩溃。云原生不是简单地用新工具,而是思维方式的转变。
2025-04-28 00:15:00
935
原创 基于云原生架构的后端微服务治理实战指南
从Day 1就设计治理体系,而不是上线后补救;统一注册发现与配置中心,保持服务动态可控;API网关前置,屏蔽内部细节,统一认证限流;服务通信必须具备熔断限流重试机制,保护系统稳定;监控与追踪全量覆盖,做到可观测、可追踪、可审计;容器化与弹性伸缩机制必不可少,应对瞬时流量波动;不断演练故障恢复,提升团队故障处理能力。在云原生时代,微服务架构是大势所趋。但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治理体系支撑,微服务不仅不能提高效率,反而会变成灾难制造机。治理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持续演进、不断优化的过程。
2025-04-28 00:00:00
1090
原创 构建事件驱动的云原生后端系统 —— 从设计到实践
"data": {这种标准化的事件定义,确保了不同模块之间的兼容性和演进能力。系统解耦性更好:服务之间只关心事件,不关心彼此存在;弹性伸缩更自然:每个消费者根据流量独立扩展;架构演进更灵活:可以无痛添加新业务,随时响应变化;稳定性与容错性大大增强:异步处理+队列持久化,避免单点风险。未来,随着云计算、IoT、实时大数据分析的发展,事件驱动+云原生将成为后端系统的主流范式。而对于每一个程序员来说,掌握这种理念与技术栈,已经不是“加分项”,而是必须项。
2025-04-27 17:02:13
1270
原创 从零构建云原生秒杀系统——后端架构与实战
在传统架构下,要支撑一个大规模秒杀活动,往往需要提前一个月加班调优,并且成功率仍然不高。而采用云原生技术后,我们收获了:✨快速弹性:按需弹性扩展,从容应对突发流量;🔄自动恢复:节点故障时,自动调度重建,系统自愈;🔒安全合规:以零信任架构保障数据与通信安全;📈敏捷迭代:支持蓝绿发布、A/B测试,加快业务创新;📊全面监控:实时掌握系统健康状态,及时预警。通过容器化、微服务化和自动化运维,我们构建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可用、高并发、高扩展性的现代秒杀后端系统。
2025-04-27 16:58:44
1029
原创 传统中台的重生——云原生如何重塑政务系统后端架构
该系统原为一个基于 SpringBoot + Oracle 的单体应用,部署在物理服务器中,由于接口激增、数据吞吐暴涨,系统频繁崩溃。决定将其转型为云原生架构。政务系统的“上云”不只是部署方式的变化,更是治理、流程、服务理念的全面转型。而云原生后端,正是这场数字革命的“底座”。通过容器化、微服务、自动化、可观测、安全原生等手段,我们不仅能让旧系统焕发生机,更能构建一个“敏捷、高效、安全、稳定”的新一代政务平台,为亿万用户提供真正可靠的政务服务。
2025-04-25 16:47:46
1257
原创 微服务架构在云原生后端的深度融合与实践路径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和开发者要构建的系统不仅要高可用、高性能,还要具备自恢复、弹性与易维护能力。微服务与云原生的深度融合,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技术路径之一。从理念到工具链,从开发到运维,我们都在走向一个更加“平台化、智能化、标准化”的后端新时代。未来的后端工程师,不仅是代码实现者,更是架构规划者、系统运营者、业务洞察者。
2025-04-25 16:44:04
1138
原创 中小企业技术跃迁:云原生后端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系统建设
虽然云原生最初起源于互联网巨头,但其理念与工具在不断下沉,正在成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推手。通过合理规划与选型,即使是人员有限、资源受限的团队,也可以逐步构建起稳定、可扩展、自动化的现代后端系统架构。中小企业无需一次性迈入“完美架构”,而是可以从服务化开始,从容器部署起步,从监控治理着手,一步步走向真正“云原生”的未来。云原生不是终点,而是通向现代技术体系的高速路。无论你身处大厂还是创业公司,早一点启程,就早一步拥有“技术红利”。
2025-04-24 08:09:50
999
原创 金融系统上云之路:云原生后端架构在金融行业的演化与实践
在金融行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开放化的过程中,云原生后端架构不只是“技术升级”,更是一种支撑稳定运行、高效开发、智能扩展的“数字底座”。它让金融系统更灵活、更可靠、更敏捷,为新业务提供快速试错和安全扩展的土壤。未来,随着监管技术、合规云平台、国产化替代等趋势不断演进,云原生将在更多金融场景下落地生根。而每一个系统架构师,都将在这场革新中扮演关键角色。
2025-04-24 08:08:14
1202
原创 从虚拟到现实:AI驱动下的数字人崛起之路
数字人不只是技术的奇观,它更像是人类意识的投影、情感的延展。当AI赋予它语言、感知、情绪和行为能力,我们正在进入一个“虚拟分身”可协助工作、生活、创作的新时代。未来,每个人都可能拥有一个自己的数字人,它能代表你出现在视频会议中,替你回复信息,甚至与你对话疗愈、激励你成长。在这个通往智能未来的时代,我们要做的,不是抵触“虚拟人”,而是积极赋予它**“人之善意”与“技术之界限”**。人工智能为数字人注入灵魂,而我们,则赋予它方向。
2025-04-22 11:21:54
871
原创 AI的绿色使命:人工智能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新角色
人工智能不只是高科技,它正逐渐成为人与地球沟通的桥梁。它帮助我们看见地球的变化,预测未来的风险,优化我们的行为和选择。在未来的绿色革命中,AI可能不是主角,但必定是最可靠的助手。面对气候危机,我们已经等不起了。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所说:“我们正在与时间赛跑,而AI,是我们手中少有的加速器。让AI不仅变得聪明,更要变得有责任、有温度、有绿色使命。这,将是我们科技与生态共赢的未来。
2025-04-22 11:19:43
644
原创 AI 大模型在教育革命中的角色重塑:从知识传递者到认知伙伴
我们无需惧怕 AI 大模型进入教育,而要拥抱其“认知增强器”的本质。它不是“万能老师”,也不是“完美评卷人”,它是人类智识的延伸,是教育者手中的第二把刷子。未来的学习,不再是一个人在课桌前苦读,而是人类与算法共同穿越知识的迷雾,一起抵达更高的理解力和创造力。
2025-04-21 16:25:25
1077
原创 一年光阴·代码有痕 —— 我的CSDN创作纪念日
写作不止是记录,更是成长的催化剂。在CSDN这一年的创作旅程中,我从一个“记录者”变成了一个“传播者”,用代码和文字,丈量了自己的技术步伐,也连接了更广阔的技术社区。愿我们都能在热爱的领域里,持续发光。下一个创作纪念日,我们一起,写下更精彩的故事。
2025-04-21 09:14:56
772
原创 AI大模型与人类创造力:从模仿到共创的边界演化
AI 已走入创意领域的核心,但它“创意”的边界,依然被人类设定的文化逻辑与价值体系所限定。如何与AI协同创作如何提升 prompt 的创造性如何让 AI 成为“灵感扩音器”而非“思维替代者”在人类创造力的星海中,AI 是一颗飞驰的彗星,它不会带走你的光芒,却可能点亮你未曾抵达的远方。
2025-04-17 12:54:25
940
原创 AI大模型与未来社会:从技术奇点走向日常协同
在AI大模型推动的社会变革中,真正的“能力”不再是记忆多少知识,而是:能否提出高质量问题能否高效使用AI工具能否驾驭跨模态表达与创意整合能否保持独立判断与批判精神AI不会替代你,但会迅速放大你的优势,也会显露你的短板。在这个“智慧增幅器”时代,你的每一次选择,都会成为你与AI协同共舞的节拍。
2025-04-17 12:52:20
714
原创 AI大模型与行业变革:从传统到智能的跃迁之路
prompt = "请为以下新闻内容生成三种风格不同的摘要:简洁版、专业版、大众科普版"text =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3%,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2.6%..."🔍影响媒体行业“自动化”加速编辑工作者转向内容监督、审查与创意策划自媒体和个人内容创业门槛大幅降低AI大模型的本质,不是取代人,而是放大人类在不同领域的理解力、表达力、创造力与判断力。产业不是“被AI颠覆”,而是“被AI增强”:传统流程被重塑岗位职责被重构个人能力被再定义。
2025-04-15 16:36:22
682
原创 从助手到伴侣:AI大模型重塑日常生活的五种方式
AI大模型已经不仅仅是科技,它正在成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构件。从信息获取、情绪支持、内容创作,到时间管理、身份代理——我们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新定义“我是谁、我怎么做、我如何选择”。AI并不会替代我们,而是将我们推向一个更加多元、丰富、也更具挑战的社会。关键问题不是“AI是否会控制我们”,而是——我们如何塑造、引导与共处?下一个十年,将是AI与人类协作社会结构的重建期。我们每个人,都是这场巨变的参与者。
2025-04-15 16:34:08
579
原创 AI大模型与社会未来:从工具到伙伴的演进之路
AI大模型正在改变“人与信息”“人与机器”“人与社会”的关系结构。它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次社会范式的迁移。在这个新的社会构型中,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希望AI为我们做什么?我们如何与AI协同而不是依赖?我们如何立法、教育、思辨,为AI时代做好准备?未来不是AI替代人类,而是AI重塑人类。它将不只是我们的“工具”,更是共同进化的“伙伴”。
2025-04-14 16:35:29
793
原创 AI大模型赋能工业制造:智能工厂的全新跃迁路径
如果说过去的工业升级依赖于硬件革新,那么未来的智能制造将更多依靠“算法与知识”的驱动。AI大模型的引入,不是简单的技术嫁接,而是一种范式革新。它将让制造变得更聪明、工人变得更强大、决策变得更精确。未来的工厂,可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流水线,却有一个个虚拟“工程助手”日夜不息地运行在背后——而这,正是AI大模型在工业领域最美妙的“具象化落地”。
2025-04-14 16:33:34
788
原创 AI大模型与知识演化:从“记忆引擎”到“智慧涌现”
AI大模型不只是“写字机器人”,它代表了我们在追寻“知识理解与智慧生长”道路上的一次质变。它不是人类知识的终点,而是放大、延伸与重构认知的工具。真正重要的是:让它理解我们真正的问题;在生成内容的过程中辅助我们澄清认知;在无数次“对话”中激发出新的思维火花。AI的最终价值不在于给出“正确答案”,而在于引导人类提出“更好问题”。
2025-04-11 16:03:00
947
原创 重塑决策体系:AI大模型赋能智能决策的新范式
决策是一种高度复杂的认知行为,涉及逻辑、经验、情境、情绪、价值观等多个维度。AI 大模型正迅速成为这个过程的重要“协作者”——但它不能也不该取代人类的最终判断。AI 提供结构化信息、推理支持与多方案建议,人类负责价值判断与伦理把关。真正强大的不是单一智能,而是人机协同、共生共创。
2025-04-11 16:01:04
1017
原创 “AI驱动的社会协同新时代”:大模型如何重塑治理、教育与文化的边界
AI大模型不是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符号,而是一个现实存在、持续演进的“社会因子”。它既可能加剧不平等,也可能助力公平;既可能放大偏见,也可能校准错误。我们是否有能力、有制度、有文化准备去“与AI共治”而非“被AI统治”。未来的社会将是人与AI协同治理、协同学习、协同创造的“数字共生体”。在这个共生体中:法律要设定“技术边界”;教育要培育“AI素养”;文化要包容“算法表达”。人类仍是未来的主角,AI的价值将由我们如何使用它而定。
2025-04-10 10:00:44
728
原创 大模型时代的“数字共生”:AI如何塑造人类社会的新范式
我们不再只是使用技术来“做某件事”,而是在与技术共同重塑“世界如何运作”。在这一过程中,AI 不再只是被动响应的工具,而是具备认知能力的参与者,其影响超越单点任务,波及到教育、商业、法律、媒体甚至文化认同。本文将以“数字共生”为核心理念,探讨 AI 大模型正在如何重新定义人类社会的五个层面:语言与传播劳动与分工信任与安全创造与版权思维与认知。
2025-04-10 09:59:19
767
原创 从工具到伙伴:AI走向“协作智能”新时代的可能性与挑战
AI不再是终点,而是一个更高起点。让我们从工具思维,走向伙伴思维,从“使用AI”,走向“与AI同行”。
2025-04-09 09:44:10
1097
原创 AI × 社会伦理:技术跃进背后的道德边界探索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人与算法共治”的新时代。AI会在越来越多领域替代人类的判断与执行力。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为它设定“边界”。技术永远不会是中立的,它体现的是人类的偏好、制度的选择与文化的延续。未来的AI伦理治理,不只是科学家和法律专家的事情,它关乎你我每一个人:我们要怎样的AI社会?我们愿意交出哪些控制权?我们如何守住技术之外的“人文底线”?
2025-04-09 08:36:42
981
原创 人工智能与认知科学的交汇:机器是否能“理解”?
对信息的建构性整合。语境感知:能识别当前内容在特定场景中的含义。目的导向:能够根据目标主动选择、筛选信息。意义的延展性:能从当前信息出发,联想并延伸更多概念。情境模拟:在大脑中形成“心象”或“故事剧场”。这正是人类在学习语言、阅读文本、解决问题时所体现的能力。
2025-04-09 08:34:21
1096
原创 人工智能的“边缘生态”:从中心算法走向生活毛细血管
本篇文章将围绕“AI 边缘生态”这一核心命题,从边缘硬件、终端AI、个人化智能体、微型模型、本地部署等多个角度,剖析AI如何在去中心化与泛在化的浪潮中,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与设备系统中,最终形成一个“底层渗透、温和协作”的新生态。在不远的未来,你可能不会对AI说“你好”,因为它早已听懂你的沉默、预判你的需求、适应你的节奏——它不会代替你,却时时为你助力。“AI无处不在”的未来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到处跑,而是意味着你的电饭煲、洗衣机、冰箱、甚至窗帘,都能基于轻量AI模型自动感知、决策与学习。
2025-04-08 14:34:16
790
原创 AI“共生时代”:人类与智能体的协作未来
AI的未来并不在于“取代谁”,而在于“成就谁”。我们需要避免将AI视为威胁,而应当思考如何与之共存、共生。技术始终是双刃剑,关键在于人类的驾驭能力与价值引导。正如鲁迅所言:“希望是附丽在存在上的,有存在,便有希望。在AI共生时代来临之际,我们更应注重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保持理性与温度,以构建一个技术赋能、人性不失的智慧社会。
2025-04-08 14:33:02
961
原创 AI大模型与人类知识的重塑:从工具到伙伴的演化
AI大模型通常指的是参数规模达到数十亿至万亿的深度神经网络,主要以Transformer为核心架构,具备“通用语言理解与生成”的能力。:以语言为中心,具备广泛的问答与创作能力。Gemini 1.5:Google开发,结合文本、图像、音频等模态的多模态模型。:中英双语图文处理能力强,在中文生态有显著优势。:新兴模型也逐步加入竞争,代表AI技术的多样化。这些模型不仅能聊天、写文章,还能写代码、分析数据、生成图像、制作视频,甚至与其他系统协同完成复杂任务。
2025-04-07 09:06:38
848
原创 迈向跨模态智能:AI大模型的融合进化之路
跨模态(Multimodal)智能,指的是 AI 能够同时感知、理解和生成多种类型的输入信息(如文本、图像、视频、音频、代码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联想、推理和决策。多模态融合是 AI 通往通用智能(AGI)的一道“必经之路”。只有当 AI 不再只“读懂文字”,而是能够像人一样“看、听、说、联想、创造”,我们才能真正迎来全感知、全理解的智能新时代。而 AI 大模型正是这个愿景的“引擎”。
2025-04-07 09:05:07
713
原创 人工智能时代的崛起:从数据驱动到智能涌现
近年来,深度学习、强化学习和 Transformer 结构的突破,使得 AI 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展现出惊人的能力。例如,像 GPT-4、DeepSeek 和 Grok 这样的 AI 语言模型,能够根据庞大的语料库进行文本生成、代码编写、知识问答等任务。这篇文章将探讨人工智能从数据驱动到智能涌现的演变过程,分析当前 AI 模型的核心技术,并展望未来 AI 如何进一步发展,乃至可能迈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现象,即 AI 具备了超越单一任务的泛化能力。
2025-03-31 15:26:48
791
死海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解决shp文件文字显示乱码问题-cpg修复文件(只需一次复制粘贴,极其方便)
2025-04-30
R语言ggplot2进行时间动态的分组热图绘制-附详细代码+示例数据+示例图
2025-04-29
全国30省份273个城市2007-2023年减污降碳水平-6大指标:SO2、烟尘、废水、总排放+污染指数+减污降碳水平
2025-04-29
利用R语言ggtern绘制精美三元图-附详细代码+示例数据+示例图
2025-04-28
中国2020-2024年31省份带高度建筑数据-每个省一个文件
2025-04-27
基于2400+个站点观测的1960-2020年中国1公里分辨率月降水数据集
2025-04-27
我国6大人工影响天气区域划分-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27
2024年全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368个城市河流密度-Excel版本
2025-04-24
1980-2020年全球14种复合灾害(共1608个)空间分布-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汇总+单一灾害)+标准成图TIF.zip
2025-04-23
全球各国72379座机场名称、坐标经纬度、海拔高度等数据【更新至2024年】-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21
2024年256处全国飞行器(无人机)受限空域空间分布-标准shape文件+可编辑mxd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7
雅鲁藏布江流域-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7
准噶尔盆地-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7
羌塘高原区shape文件(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6
两河流域地理位置-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6
怒江流域地理位置-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吐鲁番-哈密盆地地理位置及海拔高度-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塔里木河流域地理位置及海拔高程-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伊犁河流域地理位置-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石羊河流域地理位置及海拔高程-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澜沧江流域地理位置-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黑河流域地理位置及海拔高程-可编辑mxd文件+标准shape文件+标准成图TIF
2025-04-15
CN05.1全国【日和月尺度】日照时数格点观测数据-ssd-1961-2018-025x025
2025-05-08
1990-2020年全国31省【废气(5指标)+废水(15指标)】主要污染物排放-Excel文件
2025-05-08
120个毕业答辩+工作汇报+教学+商务会谈+企业宣传等多场合通用PPT模板(一)
2025-05-07
120个毕业答辩+工作汇报+教学+商务会谈+企业宣传等多场合通用PPT模板(二)
2025-05-07
118个毕业答辩+工作汇报+教学+商务会谈+企业宣传等多场合通用PPT模板(三)
2025-05-07
全国超5000家A股上市公司供应链金融水平(2001-2023)
2025-05-07
中国716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太阳辐射日均值
2025-05-07
印度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疏勒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乌尔米耶湖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锡斯坦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乌伦古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里海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约旦-叙利亚东部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锡尔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玛纳斯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哈里卢德-穆尔加布河流域shp文件-标准shape文件
2025-05-06
深度学习模型的可解释性
2024-11-05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