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异常处理机制的好处_python正确使用异常处理机制

本文探讨了如何恰当地使用Python异常机制,强调了避免将普通错误混为异常、限制大型try块的复杂度、捕捉并处理异常的重要性,提倡修复异常或适当地重新引发,以提升程序的健壮性和可维护性。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不要过度使用异常

不可否认,Python 的异常机制确实方便,但滥用异常机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过度使用异常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把异常和普通错误混淆在一起,不再编写任何错误处理代码,而是以简单地引发异常来代苦所有的错误处理。

使用异常处理来代替流程控制。

熟悉了异常使用方法后,程序员可能不再愿意编写烦琐的错误处理代码,而是简单地引发异常。实际上这样做是不对的,对于完全己知的错误和普通的错误,应该编写处理这种错误的代码,增加程序的健壮性。只有对于外部的、不能确定和预知的运行时错误才使用异常。

二.不要使用过于庞大的 try 块

很多初学异常机制的读者喜欢在 try 块里放置大量的代码,这看上去很“简单”,但这种“简单”只是一种假象,只是在编写程序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因为 try 块里的代码过于庞大,业务过于复杂,就会造成 try 块中出现异常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从而导致分析异常原因的难度也大大增加。

而且当时块过于庞大时,就难免在 try 块后紧跟大量的 except 块才可以针对不同的异常提供不同的处理逻辑。在同一个 try 块后紧跟大量的 except 块则需要分析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反而增加了编程复杂度。

正确的做法是,把大块的 try 块分割成多个可能出现异常的程序段落,并把它们放在单独的 try 块中,从而分别捕获并处理异常。

三.不要忽略捕获到的异常

不要忽略异常!既然己捕获到异常,那么 except 块理应做些有用的事情,及处理并修复异常。except 块整个为空,或者仅仅打印简单的异常信息都是不妥的!~

except 块为空就是假装不知道甚至瞒天过海,这是最可怕的事情,程序出了错误,所有人都看不到任何异常,但整个应用可能已经彻底坏了。仅在 except 块里打印异常传播信息稍微好一点,但仅仅比空白多了几行异常信息。通常建议对异常采取适当措施,比如:

处理异常。对异常进行合适的修复,然后绕过异常发生的地方继续运行;或者用别的数据进行计算,以代替期望的方法返回值;或者提示用户重新操作……总之,程序应该尽量修复异常,使程序能恢复运行。

重新引发新异常。把在当前运行环境下能做的事情尽量做完,然后进行异常转译,把异常包装成当前层的异常,重新传给上层调用者。

在合适的层处理异常。如果当前层不清楚如何处理异常,就不要在当前层使用 except 语句来捕获该异常,让上层调用者来负责处理该异常。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