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军谈产品经理的选人、用人、育人与留人

本文探讨了俞军的《产品方法论》一书,虽然非产品经理可能感受不深,但书中的用户模型、交易模型和决策原则对产研团队有指导价值。选人注重以文取人、价值观认同,用人强调充分授权和试错学习,留人关注公司愿景、工作空间和个人成长。书中的方法论适用于产品、研发和管理,强调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做需求的发现者而非创造者。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陆续看完了俞军的《产品方法论》,因为我不是产品经理,所以整本书读下来我个人并没有特别多醍醐灌顶的感觉,或者灵光乍现的段落。

同样作为产品大神的王慧文(尽管很多人不一定把他当做产品),之前的很多观点对于我来说确实有带来很多新的认知输入,所以就我个人感觉而言,王慧文是高俞军一个段位的。

但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

首先因为他在产品圈很火,相信很多有经验的产品经理一定会基于此书的方法论行事的。

而且产研不分家,技术理解了产品需求才可以更好的帮助产品落地,为用户和企业创造商业价值。

而且既然是方法论相关的书籍,势必有一些抽象的东西是跨越产品经理这一垂直工种的,对于研发、管理的做事方式应该有一定的新知吧。

书中主要内容围绕于三点:

  1. 理解用户与产品、企业的关系(偏用户模型);

  2. 理解交易模型(偏经济学原理);

  3. 决策(偏取舍);

为了体现通用性,看看俞军是怎么讲产品经理的选、留、用的。

选人

  1.  所有人在相同起跑线上;

  2. 以文取人:用户感觉、方法论、网络熟悉程度;

  3. 喜欢和投入;

  4. 往前看几年;

  5. 价值观认同;

  6. 宁缺毋滥;

用人与育人

  1.  充分授权、目标管理;

  2. 平等、试错、总结;

  3. 助理比经理更懂、经理比总监更懂;

  4. 向下分享、避免单线汇报;

  5. 坦诚务实、实事求是;

  6. 持续的自我否定,最终结论是靠发现更多不足找到的,而不是推销观点;

  7.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有需求、有优势、有利益;

  8. 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

  9. 严谨追求客观公正;

留人

  1. 公司愿景,工作空间,个人待遇;

  2. 成就感,产品的意义;

  3. 学习和成长;

  4. 愉快的环境;

  5. 赏罚分明;

以文取人,所有人在相同起跑线上

选对一个人,会大大提升团队战斗力;选错一个人,可能给团队带来严重的伤害。

选人时,可以考虑职业相关经验,让大家在一条起跑线上。

一个人后续的发展和相关工作经验无关,要认真学习,跟着产品成长。

产品部门在选人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字:以文取人。

根据他写的产品分析看这个人对产品和用户的感觉,这些感觉是可以通过文字反应出来的。当你读过1000篇或更多产品分析后,这个判断是会有的。

从产品分析里的方法的运用上,可以看出这个人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

宁缺毋滥,团队的每一个人宁可累一点,也不要盲目扩充人数。

给他成功与犯错的机会,用人的关键在于授权

用人首要原则是充分授权,进行目标管理。

充分授权可以提高人的主观能动性,而目标一定是协调后达成的一致的目标。

营造平等的工作氛围,有试错心态,能不断总结。平等的氛围有助于发挥个人能动性。

助理比经理更懂,经理比总监更懂,越专注细致的了解一件事情的人最有发言权。

最差的方式是只向上分享,单线汇报。真正要做的是和自己的团队商量,基于事实本身推出结论。

站在事实的一方,这样结论才越来越正确。

愿景清晰,赏罚分明,薪酬之外的留人之道

吸引人才最重要三个条件:

  1. 公司的愿景,是否能够吸引人才留下;

  2. 工作空间,是否能够提供上升空间;

  3. 个人待遇;

如何保持一家公司、一个产品的持续领先呢?

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只做用户有的需求,我们有优势和有利益的产品。对用户需求,我们永远是发现者,而不是创造者。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