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艰难,从盈利到亏损
北京海量数据成立于2007年,致力于数据库产品的研发、销售和服务。公司核心产品包括海量数据库Vastbase系列、数据库一体机Vastcube系列、存储Vastorage系列、大数据应用平台Datalink系列,广泛应用于政务、制造、金融、通信、能源、交通等多个重点行业。
海量数据最早的定位是数据中心解决方案与服务提供商,主要针对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数据中心,搭建IT基础设施数据平台,提供相关的数据存储与安全、数据库与数据管理等方面的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公司于2017年3月登录主板上市,是国内首家以数据库为主营业务的主板上市企业。
上市首年实现营业收入5.1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600万+,主要的营业收入来源于系统集成和技术服务两大块。但自2019年巅峰的净利润5800万之后开始快速下滑,2022年更是净利润同比暴跌660%,全年实现亏损6300万+。
产品研发,短期变现困难
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试着从海量Vastbase的发展来解读其中的变化。
2018年海量数据推出了第一代数据库产品AtlasDB,在政企、交通及能源等行业客户上线使用;2020年海量数据与openGauss社区深度合作,推出了第二代产品Vastbase数据库,开启了海量数据从数据库服务向数据库研发转型的历程。而其产品研发费用也从2020年的4700万增加到7300万,同比增长54%;2021年则增加到9800万,同比增长33%。3年之内研发费用翻翻,而公司营收却从2020年的3.97亿下降到2022年的3.03亿。收入减少叠加投入增加,净利润亏损也就不难理解了。
2023年Vastbase G100 3.0发布,实现了资源池化和一写多读的全新架构,也推出了超融合兼容引擎,同时还新增了面向时序场景的时序引擎。产品实现内核全方位、全链路的优化升级,包括多核并行技术上的创新、全局结果集缓存的优化等,具备更强大的综合能力。2023年底和2024年9月份,Vastbase G100 V2.2和V3.0均成功入选工信部发布《安全可靠测评结果公告》名录,拿到了信创数据库的门票。而与产出相对应的是,2023年研发投入近1.35亿,同比2022年再度增加37.54%。
2024 年度,公司以自主研发的数据库软件产品为支点,以数据计算、数据存储等产品作为补充,深入推进软硬一体的业务发展规划,最终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70 亿元,同比增长 42.39%,其中“数据库自主产品和服务”业务实现收入 1.40 亿元、毛利率达到 74.11%,对公司经营毛利润的贡献超过七成。于此同时研发投入再度同比增长 33.31%,达到1.97亿元。
经过几年的发展,海量数据已经逐步从数据库服务提供商转型为数据库产品提供商,主打的Vastbase G100数据库产品也已经成功在政务、金融、通信、能源及交通等多个重点行业落地。截止2024年底,已于1100余家合作伙伴的1700多款产品完成兼容适配工作,生态布局也日臻完善。
2025年一季度公司数据库业务保持高速增长: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33.21万元,其中数据库自主产品和服务收入4955.0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89%。虽然亏损仍在继续,但营业收入已经逐步在好转,或许熬过产品的高投入时期,终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收获季节!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的标题,做数据库产品到底赚钱吗?当下国产数据库是一个竞争非常激烈的红海市场,产品的快速迭代、市场宣传以及客户推广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投入,而且这个投入至少是以5年为周期的。
海量数据在最近3年投入了近5亿的研发成本,从2025年一季度的营收看接近于保本状态,是否能够持续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海量是上市公司有家底可以投入,对于那些还没有上市的公司来说,如何保证足够的资金持续投入,又如何能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活下来,这些都是非常考验智慧和魄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