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很多小伙伴给我留言,能不能总结下异步编程,今天就和大家简单聊聊这个话题。早期的系统是同步的,容易理解,我们来看个例子
同步编程
当用户创建一笔电商交易订单时,要经历的业务逻辑流程还是很长的,每一步都要耗费一定的时间,那么整体的RT就会比较长。
于是,聪明的人们开始思考能不能将一些非核心业务从主流程中剥离出来,于是有了异步编程
雏形。
异步编程是让程序并发运行的一种手段。它允许多个事件同时发生,当程序调用需要长时间运行的方法时,它不会阻塞当前的执行流程,程序可以继续运行。
核心思路:采用多线程优化性能,将串行操作变成并行操作。异步模式设计的程序可以显著减少线程等待,从而在高吞吐量场景中,极大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显著降低时延。
接下来,我们来讲下异步有哪些编程实现方式
一、线程 Thread
直接继承 Thread类
是创建异步线程最简单的方式。
首先,创建Thread子类,普通类或匿名内部类方式;然后创建子类实例;最后通过start()方法启动线程。
public class AsyncThread extends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当前线程名称:" + this.getName() + ", 执行线程名称:"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hello");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模拟业务流程
// .......
// 创建异步线程
AsyncThread asyncThread = new AsyncThread();
// 启动异步线程
asyncThread.start();
}
当然如果每次都创建一个 Thread线程
,频繁的创建、销毁,浪费系统资源。我们可以采用线程池
@Bean(name = "executorService")
public ExecutorService downloadExecutorService() {
return new ThreadPoolExecutor(20, 40, 60, TimeUnit.SECONDS, new ArrayBlockingQueue<>(2000),
new ThreadFactoryBuilder().setNameFormat("defaultExecutorService-%d").build(),
(r, executor) -> log.error("defaultExecutor pool is full! "));
}
将业务逻辑封装到 Runnable
或 Callable
中,交由 线程池
来执行
二、Future
上述方式虽然达到了多线程并行处理,但有些业务不仅仅要执行过程,还要获取执行结果。
Java 从1.5版本开始,提供了 Callable
和 Future
,可以在任务执行完毕之后得到任务执行结果。
当然也提供了其他功能,如:取消任务、查询任务是否完成等
Future类位于java.util.concurrent包下,接口定义:
public interface Future<V> {
boolean cancel(boolean mayInterruptIfRunning);
boolean isCancelled();
boolean isDone();
V ge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V get(long timeout, TimeUnit unit)
throws InterruptedException, ExecutionException, TimeoutException;
}
方法描述:
-
cancel():取消任务,如果取消任务成功返回true,如果取消任务失败则返回false
-
isCancelled():表示任务是否被取消成功,如果在任务正常完成前被取消成功,则返回 true
-
isDone():表示任务是否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