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
本博客所记录的关于正点原子i.MX6ULL开发板的学习笔记,(内容参照正点原子I.MX6U嵌入式linux驱动开发指南,可在正点原子官方获取正点原子Linux开发板 — 正点原子资料下载中心 1.0.0 文档),旨在如实记录我在学校学习该开发板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类问题以及详细的解决办法。其初衷纯粹是为了个人知识梳理、学习总结以及日后回顾查阅方便,同时也期望能为同样在学习这款开发板的同学或爱好者提供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参考。我尽力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但由于个人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若存在错误或不严谨之处,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责任声明:虽然我力求提供有效的问题解决办法,但由于开发板使用环境、硬件差异、软件版本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的笔记内容不一定适用于所有情况。对于因参考本笔记而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我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使用本笔记内容的读者应自行承担相关风险,并在必要时寻求专业技术支持。
Linux 磁盘管理基本概念
在 Windows 下经常会遇到“分区”这个概念,在 Linux 中一般不叫“分区”而叫“挂载点”。 “挂载点”就是将一个硬盘的一部分做成文件夹的形式,这个文件夹的名字就是“挂载点。
使用命令cat /etc/fstab 可以查看Ubuntu 中硬盘分区的情况
“/ was on /dev/sda5 during installation”,意思是根目录“/”是在/dev/sda5上的,其中“/”是挂载点,“/dev/sda5”就是我们装 Ubuntu 系统的硬盘。
通过ls /dev/sdb命令可以查看当前系统中的磁盘
有四个磁盘设备文件,其中 sd 表示是 SATA 硬盘或者其它外部设备,最后面的数字表示该硬盘上的第 n 个分区,比如/dev/sda1 就表示磁盘 sda 上的第一个分区
磁盘管理命令
1、磁盘分区命令 fdisk
如果要对某个磁盘进行分区,可以使用命令 fdisk,命令格如下:
fdisk [参数]
主要参数如下:
-b<分区大小>
-l 列出指定设备的分区表
-s<分区编号>
-u 搭配-l参数 会用分区数目取代柱面数目,来表示每个分区的起始地址
柱面(Cylinder):所有盘面上相同半径的磁道组成的圆柱体。
千万不要对自己装 Ubuntu 系统进行分区!!!
比如我要对 U 盘进行分区,
输入m查看:
格式化命令 mkfs
使用命令 fdisk 创建好一个分区以后,我们需要对其格式化,Linux 下的格式化命令为 mkfs,命令格式如下:
mkfs [参数] [-t 文件系统类型] [分区名称]
主要参数如下:
fs 指定建立文件系统时的参数
-V 显示版本信息和简要使用方法
-v 显示版本信息和详细使用方法
比如我们要格式化 U 盘的分区/dev/sdb1 为 FAT 格式,那么就可以使用如下命令:
mkfs – t vfat /dev/sdb1
挂载分区命令 mount
将/dev/sdb1 这个分区挂载到一个文件夹中,然后通过这个文件访问 U 盘,磁盘挂载命令为 mount,命令格式如下:
mount [参数] -t [类型] [设备名称] [目的文件夹]
命令主要参数有:
-V 显示程序版本
-h 显示辅助信息
-v 显示执行过程详细信息
-o ro 只读模式挂载
-o rw 读写模式挂载
-s-r 等于 -o ro
-w 等于-o rw
挂载点是一个文件夹,因此在挂载之前先要创建一个文件夹,一般我们把挂载点放到“/mnt”目录下,在“/mnt”下创建一个 tmp 文件夹,然后将 U 盘的/dev/sdb1 分区挂载到/mnt/tmp 文件夹里面
将 U 盘以 fat 格式挂载到目录/mnt/tmp 中,然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访问/mnt/tmp 来访问 U 盘了。
卸载命令 umount
可以通过 umount 将其从卸载点卸除,命令格式如下:
umount [参数] -t [文件系统类型] [设备名称]
-a 卸载 etc/mtabz中的所有文件系统
-h 显示帮助
-n 卸载时不要将信息存入到/etc/mtab文件中
-r 如果无法成功卸载,则尝试以只读的方式重新挂载
-t<文件系统类型> 仅卸载选项中指定的文件系统
-v 显示执行过程。
上面我们将 U 盘挂载到了文件夹/mnt/tmp 里面,这里我们使用命令 umount 将其卸载掉
使用命令umount卸载了U盘,卸载以后当我们再去访问文件夹/mnt/tmp的时候发现里面没有任何文件了,说明我们卸载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