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2: 可以设置一些过滤规则, 如布隆过滤器
方案1相对简单, 但是也容易破解, 比如 攻击者通过分析数据格式, 不重复的请求数据库不存在数据, 那这样方案1就等于失效的. 相对而言, 方案2则更加稳定, 接下来就主要讲解一下方案2的实现方式.
方案2的设计思路是通过设置过滤规则, 在数据库查询之前将数据进行过滤, 如果发现数据不存在, 则不再进行数据库查询, 以此来减小数据库的访问压力
方案2中过滤规则目前主流的一种的载体就是布隆过滤器. 布隆过滤器是一种概率型数据结构,特点是高效地插入和查询,可以用来告诉你 “某样东西一定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
相比于传统的 List、Set、Map 等数据结构,布隆过滤器是一个bit数组, 它更高效、占用空间更少,但是缺点是其返回的结果是概率性的,而不是确切的。
如果我们要映射一个值到布隆过滤器中,我们需要使用多个不同的哈希函数生成多个哈希值,并对每个生成的哈希值指向的 bit 位置 1,例如针对值 “zhangsan” 和三个不同的哈希函数分别生成了哈希值 1、4、7
我们现在再存一个值 “lisi”,如果哈希函数返回 4、5、8 的话,图继续变为:
当我们想要判断布隆过滤器是否记录了某个数据时,布隆过滤器会先对该数据进行同样的哈希处理, 比如 “wangwu”的哈希函数返回了 2、5、8三个值,结果我们发现 2 这个 bit 位上的值为 0,说明没有任何一个值映射到这个 bit 位上,因此我们可以很确定地说 “wangwu” 这个数据不存在。
但是同时我们会发现,4 这个 bit 位由于”zhangsan”和”lisi”的哈希函数都返回了这个 bit 位,因此它被覆盖了。那么随着布隆过滤器保存的数据不断增多, 重复的概率就会不断增大, 所以当我们过滤某个数据时, 如果发现其三个哈希值都在过滤器中进行了记录, 那么也只能说明过滤器中可能包含了该数据, 并不能绝对肯定, 因为可能是其他数据的哈希值对结果产生了影响.这也就解释了上文所说的 布隆过滤器只能说明“某样东西一定不存在或者可能存在”.至于为什么采用三种不同的哈希函数取值, 因为三个哈希值只要有一个不存在就说明数据一定不在过滤器中, 这样做是可以减小因哈希碰撞(两个数据的哈希值相同)产生的错误概率.
布隆过滤器在很多语言中都有封装的工具包, 下边以python的工具包 ` pybloomfiltermmap3 为例演示一下代码
小编13年上海交大毕业,曾经在小公司待过,也去过华为、OPPO等大厂,18年进入阿里一直到现在。
深知大多数初中级Java工程师,想要提升技能,往往是自己摸索成长,但自己不成体系的自学效果低效又漫长,而且极易碰到天花板技术停滞不前!
因此收集整理了一份《2024年最新Java开发全套学习资料》送给大家,初衷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想自学提升又不知道该从何学起的朋友,同时减轻大家的负担。
由于文件比较大,这里只是将部分目录截图出来,每个节点里面都包含大厂面经、学习笔记、源码讲义、实战项目、讲解视频
如果你觉得这些内容对你有帮助,可以添加下面V无偿领取!(备注Java)
Java面试核心知识点笔记
其中囊括了JVM、锁、并发、Java反射、Spring原理、微服务、Zookeeper、数据库、数据结构等大量知识点。
Java中高级面试高频考点整理
最后分享Java进阶学习及面试必备的视频教学
]
最后分享Java进阶学习及面试必备的视频教学
[外链图片转存中…(img-iUpec3Kt-1710431420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