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131)
- 收藏
- 关注
原创 我工作很努力,老板不停的给我加新任务,同事建议我学会拒绝,我该听他的吗?
多数人延续学生时代的思维,习惯于领导安排任务,一旦没人安排,就无所事事,就摸鱼玩手机,其实,是对自己职业发展的不负责任,是将自己的前途,寄希望于领导的怜悯。
2025-05-13 17:58:58
436
原创 职场上,明明自己的出发点是好意,给对方提意见,对方就是不听呢?
平级之间,同样存在视角差异,同样一颗器件,销售关心性能成本,FAE关心可靠性,PIE关心可生产性,PE关心所在工艺区域,信息来源不同、立场各有差异,增加了沟通成本,使得彼此互不理解,互相指责,难免陷入鸡同鸭讲的困境。
2025-05-12 10:15:58
471
原创 为什么说做领导的不要沉溺于做具体的工作?
权势者,人主之车舆,爵禄者,人臣之辔衔,将制度设计,作为驾驭组织、把控方向的工具,用利益分配,形成自动调节、互相约束的机制,一物不称,则荣辱赏罚,从而绳之,由此,人主操权柄,赋予皆自我。
2025-05-11 10:44:19
646
原创 30+的IT行业打工人,该如何规划接下来的职场之路?
程序员、工程师之类的职业,本质上,仍属于劳力者,而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属性决定,前后关联性较低,难以产生复利效应。年岁渐长,一旦遇到危机,毫无招架之力。解决方案,找到前后关联性较强的赛道,训练前后关联性较强的能力,与自身经历相结合,形成作品,以此躬身入局。
2025-05-10 19:14:43
765
原创 你能接受老板只是将你当成了一个工具人,而不是有感情的对待你吗?
人类这种生物,悬于自身编织的意义网络之上,如果难以接受工具人的角色,那就要构建自身的精神空间,在稻粱之外,寻找工作赋予我们,更长久、更永恒的意义,因为世界的意义,永远在世界之外。
2025-05-09 20:57:28
1032
原创 到底什么是学生思维?学生思维和职场思维有什么区别?
在象牙塔里,悠然度日,帝力于我何有哉。一旦进入职场,身不由己,开始承担责任。除了提供知识价值,还要提供情绪价值。被客户骂,被boss骂,发现自己的自尊,一文不值。要赚这份钱,就得用这些价值,来交换。走出象牙塔,不得不独自面对荒野。
2025-05-08 22:49:09
1218
原创 职场打工人怎么才能摆脱固定思维方式?
线性思维的家长,眼里只有孩子的学习成绩,考个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拥有好人生,在他们眼里,这是不容置疑的逻辑。结果,名校毕业,工作一辈子,都买不起一套房子。这就是单一归因,在复杂的现实世界面前,脆弱的解释力。
2025-05-07 23:10:34
711
原创 如何处理同事之间的矛盾冲突?
蔡康永说话之道,千言万语,核心原则就是——将对方放在心上,你的设身处地、真诚待人,对方都会接收到,给予反馈。想建立围绕自己的协作体系,搞好人际关系,是前提,想搞好人际关系,梳理情绪,又是必备技能。别觉得委屈,把这当成一场养成式游戏。
2025-05-06 16:24:29
863
原创 工资很低但是工作很舒服,要离职吗?
接近地铁站安检口,我愣住,接近10个人,身穿制服,挤在几平米的区域。四五个男人,站在安检通道一侧,有的负手而立,神游物外,有的略显局促,帮行人抬箱,过了通道,又看到,几个女生,簇拥在电脑前,只有一人坐着,其他人,围在一旁,都盯着屏幕。我有点犯迷糊,这些人,不会都是这地铁站的常驻嘉宾吧?
2025-05-05 18:44:09
924
原创 职场中的“拍马屁”是技巧还是歪风?
职场发展,大抵两种路径,选择忠诚,意味着利出一孔,意味着破釜沉舟,意味着无路可退,选择能力,意味着利出多门,意味着多方下注,意味着狡兔三窟。
2025-05-04 23:31:44
1153
原创 如果你的工作环境都是自保自私的人,没人为了集体牺牲自我,那这个集体会不会垮掉?
十岁的小女孩,每天放羊,有一天,遇到暴风雪,女孩拼命工作,几十只羊完璧归赵,自己却冻成残疾,村里人都赞颂小女孩,说她是孩子们的楷模,把她的事迹写到书上,供大家传诵。再过十年,如果有孩子,我也会跟她讲这个故事。但我会添上续集,
2025-05-03 22:03:09
493
原创 为什么雷军这样一个羞涩的理工男,能够屡次创业成功,开创好几番大事业?
2007年,金山上市,雷军所持股份,超过3亿人民币,到这地步,多数人,为一富家翁,此生足矣,还折腾啥,但,总有少数不甘平庸之人,永远不会安于现状,永远要开辟新领域,探索新边疆,于是,有了小米。当年羞涩内向的理工男,何以至此?
2025-05-02 19:15:26
1513
原创 80岁的奶奶还在摘桃打工,为什么生命不息,劳动不止?
在城市生活太久,会失去对这块土地的体感,人人生而平等,这是美好的愿景,人人生而不等,这是坚硬的事实。认清生活的真相,并且仍然热爱它,再低微的骨头里,也有江河。
2025-05-01 10:33:23
878
原创 哪些事儿是当了领导之后才能明白的?
今天,开几个小时的会,到后来,百无聊赖,又开始观察屋子里的各色人等。各位稍作留心,便能发现,一场马拉松会议,各部门的小兵,讲完自己那部分内容后,率,开始摸鱼,耍手机、看资料、打哈欠、尿遁,各显神通,总之听不进去。反之,另一侧的领导,却能全场保持注意力。
2025-04-30 19:41:11
687
原创 有学者称“现在一个本科文凭或支撑不了5年,二十年前可以管十几二十年”,这么说的原因是什么?
供需关系,是最底层的逻辑。随着时间的增长,各种产品的供需关系,不断变化。学历贬值,也是这个逻辑。1977年,恢复高考,其后二十年,招生名额有限,录取比例很低,一则,教育资源匮乏,师资力量、基础设施都远远不够,二则,尚未全面转向市场经济,社会需求有限。本科学历,象征文化精英,自然受人尊敬。
2025-04-29 21:10:55
1080
原创 面试时,是否要在面试官面前把自己包装的特别完美,无懈可击?
当面试官问到某一细分领域话题,如果能够清晰地告诉他,我目前的认知,到哪里为止,更底层的逻辑,尚在认知边界之外,但如果工作需要,我可以开始学习。潜台词是,我对时间的分配,有独立思考能力,如果确定更底层的规律有价值,就可以学习,也有信心可以学会。这,已经超过大部分人,已经足以展示你的认知水平,和潜在能力。
2025-04-28 21:54:00
421
原创 “稳定、高薪、前景”,你在选择公司入职时会如何排序,为什么?
将稳定放在最后,核心原则,是在人生中,主动引入不确定性,因为,稳定,虽然能得到兜底,却也意味着屈从本性,意味着失去更大的可能性。尽早认清自己,确定真正想要的生活,想清愿意付出的代价,然后,在选定的那条路,衔枚疾行。
2025-04-27 19:55:29
1110
原创 为什么年轻人宁愿在游戏里搬砖,也不愿意加班赚真钱?
游戏中的随机奖励,是一种“可控随机性”,就是说,只要我持续不断地集碎片、开宝箱,总能抽中一两款心仪的皮肤,笃定的意外奖励,刺激多巴胺释放,产生强烈愉悦感。职场中的奖励,是一种“不可控随机性”,升职加薪、绩效奖金,很多时候,看领导心情,关系户、马屁精这类人物,造成的不公平感,更会削弱积极性。
2025-04-26 20:01:55
360
原创 老板想提拔我当部门经理,但我觉得自己没有天赋怎么办?
技术工作,研究有形的物体,虽然抽象,却也有迹可循,管理工作,研究无形的人性,更加幽微,而且无迹可循,转型管理,是一场更加有趣的游戏,调动好奇心,打开信息系统,观察周遭人事,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2025-04-26 19:57:15
987
原创 职场中什么样的人最容易成为领导心腹?
领导为什么要提拔心腹?因为需要无限忠诚,以贯彻自身意志,若想成为心腹,采取何种策略?取悦、自污、站队,提供情绪价值、舍弃自己声誉、断绝自己退路,前人早已践行。
2025-04-25 21:08:41
704
原创 职场中总觉得自己“没准备好”,是不是浪费机会的“假想敌”?
先完成产品的初步设计和推广,再根据用户使用情况不断调整优化,如果追求完美、过度设计,等你推出产品,市场早已被别人占据。追求完美,往往是懒惰的华丽借口,因为,人生是一场无限游戏,为何要执着于在某一回合,达到完美?动态迭代、持续优化,才是正理。
2025-04-25 21:08:19
594
原创 在职场的人际关系中,如何在个人感受和团队感受中做取舍?
集体的共同特点,是通过团建、颁奖、访问等活动,营造和谐欢乐的气氛,披上温情脉脉的面纱,然而,事实的另一面是,任何一个组织,只要人数超过一定规模,都会蜕变成一台无情的大型机器,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
2025-04-24 20:20:02
900
原创 北大哲学博士入职民办高校,如何看待他的选择?这属于“学历浪费”吗?
为什么论文灌水严重?为什么鲜有真正具备学术价值的研究?因为激励机制规定,这么做,既能成名,也能得利,这位博士说,不想卷论文、卷学术名利场,只想静下心来,写一点对自己有意义的文章,如果能够践行,值得尊敬。
2025-04-24 20:18:58
420
原创 中层领导在无权的情况下如何让下属信服?
刚进公司,在电梯里碰到一个平平无奇的秃顶老头,向你微笑致意,你报之一笑,并没有在意,转过头,和主管聊天时,不经意间听到,XXX是你们部门的大佬,业内闻名,你心生敬意,想着何时能瞻仰大佬风采,突然,主管一扬手,那就是XXX,你顺着看过去,卧槽,就是电梯里的秃顶老头!顿时,这家伙在你心里的形象,从一个普通老头,豹变智慧男神,他并没有展示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已经征服了你。
2025-04-23 21:14:10
780
原创 领导说年轻人别太看重工资,要看成长机会,这是洗脑神技还是人生真理?
关键在于,老板交代的任务,能否让我得到真正的成长?能否提升我的业界影响力,我的不可替代性?如果可以,那的确符合长期主义,可以拼命,如果不可以,那就是画大饼,既不愿意给钱,也不愿意培养,还想忽悠我拼命。那就拜拜吧你。
2025-04-23 21:12:55
1085
原创 看简历就能预测或者判断一个人在未来的职场的稳定性,真的科学吗?
选拔标准,到底应该固定,还是应该变通?前者,如真宗年间逐渐成熟的科举制,客观标准,机械固定,后者,如汉朝的察举制,主观标准,容易变通,主观标准的问题,是容易被中间人操纵,使得底层无从上升,为解决这问题,数百年间,选拔标准,演变成机械固定的客观标准,却又带来了教条主义的新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往往会衍生新的问题,这是永恒的规律。
2025-04-22 21:10:48
514
原创 怎么能让领导知道自己做了很多事情?
你需要在领导面前,推销自己,酒香,也怕巷子深,让别人知道你,是至关重要的能力。很多人,尤其从小地方走出来的理工生,一心钻研技术,反感表现自己,其实,是落入了阶层习性的陷阱。概言之,心态的转变,最为重要。
2025-04-22 21:04:28
425
原创 人对时间的感知是怎样的?如何从心理层面最大化地「延长下班」,或者「缩短上班」?
有个词,我们每天都会看见,却很少意识到,它同时蕴含了“时间”与“空间”的意味,便是“世界”,“世”,轮回,生生世世,表示时间。“界”,疆界,楚河汉界,表示空间。这场持续千年,争夺注意力的角逐,空间先拔头筹,时间后来居上。学者将这个过程,称作“时间征服空间”。
2025-04-21 18:46:39
763
原创 在追求速成的职场环境中,长期主义者该如何自洽?
在原始环境,这是保命机制,适用于短时间、高强度的应激事件,应激结束后,身体恢复平衡。但在现代社会,人们面临的威胁,不再是短暂的物理危险(被猛兽吃掉),而是长期、低强度的心理社会压力(工作压力、经济焦虑、人际关系紧张、睡眠不足),持续的外界刺激,使得交感神经长期处于亢奋状态,失去平衡调节能力,副作用之一就是——
2025-04-21 18:38:43
800
原创 为什么优秀员工往往总是最先离职?
试想,你是领导手中,最锋利的那把刀,开疆拓土、无往不利,他对你是什么情绪?喜忧参半,喜于下属强大的战斗力,喜于眼下辉煌的战绩,忧于你的难以驾驭,甚至忧于被架空的风险,因为,你太强大,不愿意依附于任何一家公司,或个体,市场经济,提供了足够多的选择,良禽择木而栖,非常合理。
2025-04-20 21:09:54
1022
原创 我们在职场中应该如何进行“向上管理”?
去电影院,看一部90分钟的电影。半小时后,发现是烂片,但还是坚持看完。很多人会觉得,已经付出的电影票钱,是自己没有选择离开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潜意识里,根据机会成本,做出了某种权衡。
2025-04-20 21:04:13
830
原创 每个行业的专业术语,是为了内部沟通,还是故意形成壁垒?
就像社交软件的普及,15年前,小米率先推出米聊,意图占领移动端的社交媒体市场,作为PC端的王者,腾讯及时作出反应,北京、成都、广州,三个团队,各自开发,内部赛马,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广州的张小龙团队,率先推出微信,且不论推广过程,有何争议,只要用户率先破亿,微信的胜利,便成定局,因为,当你身边的家人、朋友、同事,都陆续用上微信,即便你是米聊的开发者,也不得不顺势而行。
2025-04-19 21:12:49
878
原创 职场人利用AI提升工作效率时,如何避免过度依赖导致的思维惰性?
从马匹,到AI,工具改造人类,人类又会重塑工具,这是一场永无止境的互动过程,时时警惕,避免自身思维,囿于当下的工具,做工具的主人,而非工具的奴隶。
2025-04-19 21:07:32
1311
原创 一个人究竟是给谁打工?老板和员工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
为自己打工,还是为老板打工,端看累积效应之归属,是承担一无所获的风险,争夺累积效应,还是落袋为安,一次性将其售出?值得每个人思量。
2025-04-18 21:57:00
947
原创 如何判断领导是在培养你,还是在压榨你?
1、看领导是否愿意将一部分核心信息,告知于你,底层逻辑,是信息,即权力。2、对人的工作,看你的个人品牌是否建立;对物的工作,看你的才华是否标准,是否单一,底层逻辑,是不可替代性的高低。
2025-04-17 20:29:21
1692
原创 哪些职业可以从35岁开始并且越老越吃香?
高科技,是速朽的领域。当下的高科技产品,过几年,便沦为寻常技术。作为技术人员,执着于某个细分领域的技术,难言理性。因为,你所在的领域,也许再过几年,就进入衰退期。
2025-04-17 20:23:50
860
原创 如何应对职场中的批评和负面评价?
应对负面评价,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向上攀登的途中,势必会经历无数次否定。他人的指责,往往只为彰显能力,自己的心境,别用于关心对方的课题。万事万物,都要守恒,既然想从职场获取利益,必得付出被骂的代价,接受现实,然后,衔枚疾进。
2025-04-16 20:56:07
974
原创 如何让评价现在的内卷心态?怎样从根本上改变这一现象?
为什么说增量思维源自超越性?因为增量思维需要理解市场的逻辑,而市场的逻辑,是先利他,再利己。与其互相伤害,不如分工合作,互利共赢,创造更大的价值,提高交易双方的生活水平。
2025-04-16 20:55:32
909
原创 老板明知道对员工好,员工会更加卖力工作,为什么却天天想着怎么降薪?
总部是委托人,小明是代理人,通过年度考核等方式,验收小明的业绩。但,这符合分公司的长期利益,却可能损害小明的个人利益,理论上,我们和系统部门直接交流,可以更高效地解决问题,,让可造之材,在不同地区的分公司历练,相机选入总部,有两次,应用出现问题,我们想和客户系统部门直接交流,合乎逻辑地,这3年,小明会盯着这些指标,有的放矢,比如,为了净利润,压缩用人成本便是可以接受的选择,相当于,总部将这家分公司的业务,委托给小明处理,这3年,如果指标不够好看,他就得卷铺盖走人,于是,任职早期,急功近利,
2025-04-15 14:03:31
784
原创 “上班”这个词究竟是谁发明出来的呢?什么样的人群才真正意义上的被称为“上班族”?
作家、创业者、自媒体全职创作者,乃至摆摊卖鸡蛋饼的阿姨,都不属于上班人群,五更天(早上五点前),官员陆续进宫,在大殿,向boss行礼问安。知乎致知计划每天的收益,或者摆摊卖鸡蛋饼的日收入,都是这个逻辑。公司,便是保护员工的温室,将其隔绝于波谲云诡的市场之外,金銮殿里,皇帝端坐于上,官员站立于下,依次汇报工作。现代社会的上班,在信息流设计上,也继承了这一特点。仪式完成后,要奏事的官员,退出大殿,在外等候。,无论申请专利、各种报销,还是外部培训,恭喜,你可以不用上班,过更好的生活了。
2025-04-15 13:56:37
354
通信电源+开关电源+电源工程设计参考
2025-04-08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