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习题
讨论题
第一题:
-
功利主义者认为,一种行为如有助于增进幸福,则为正确的;如果导致了与幸福相反的东西,则为错误的。同时他们强调幸福不仅涉及行为的当事人,也涉及受该行为影响的每一个人。最好的结果就是达到“最大的善”;
-
义务论者关注人们行为的动机,强调行为的出发点要遵循道德的规范,体现人的义务和责任。如果说功利论聚焦于行动的后果,那么义务论则关注的是行为本身。行为本身也具有道德意义;
-
契约论通过一个规则性的框架体系,把个人行为的动机和规范伦理地看作是一种社会协议;
-
德性论关心的主要是人的内心品德的养成,而不是人外在行为的规则。它反对把伦理学作为一种能够提供特殊行为指导规则或原则的汇集,强调要培养和产生高尚,卓越的人,这种人是出于他们高尚,卓越的品格来自发行动的。
区别:工程伦理包括技术上的、利益上的、责任环境上的,而工程师伦理往往体现在工程师的责任和义务。
联系:两者都要求做到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安全可靠、关爱自然、公平正义的原则。工程伦理是调整工程与技术、工程与社会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对工程师的伦理行为和工程建设起着引导、规范、开拓等重要作用。工程师的伦理行为是工程师作为道德主体出于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能动的改造特定对象的活度。可见工程伦理包含工程师伦理而工程师作为工程活动的主体其伦理行为是工程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题: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国,84岁的钟南山再次迎疫而上,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非典型肺炎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敢医敢言,勇于担当,提出的防控策略和防治措施挽救了无数生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向善、求善、至善,这是科学技术的目的和宗旨。这里的善,有两种基本含义:一是指伦理学上的狭义内涵,指的是对具有正面价值的道德行为的一般性评价,类似于人们通常说的“好”。这个好就是善德、善行,就是人类完善、社会完善和自我的完善。它既是人崇高、善良、美好的象征,又是人抵御各种不良行为诱惑和侵蚀的堤坝。二是哲学上的广义内涵,指的是人的主体性,人的以实践为重要内核的本质力量。 人类的实践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每一个历史阶段的社会实践都建立在当时的科学技术基础之上。因此,无论是在伦理学意义上还是在哲学意义上,科学技术之向善、求善和至善的本质特征是勿庸置疑的。公有性、人道性、公正性、宽容性便是它的突出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