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15 * 2’)
二、名词解释(5 * 4’)
三、简答题(4 * 5’)
四、计算题(3 * 10’)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的两项主要技术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以实现远程通信为目的,一些互联的、独立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拓扑结构:星型、树状、总线形、环形、网格形
根据不同的覆盖范围:互联网 广域网 城域网 局域网 个人局域网
根据不同服务对象:专网 公网
根据不同通信方式:广播网络 点到点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 速率
是指计算机网络中的主机在信道上单位时间内传输的数据量.
- 带宽
是指某个信号所具有的频带宽度.- 吞吐量
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单位是比特/秒。- 时延
从网络的一端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时延带宽积
传播时延与带宽之乘积-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在规定时间内信道上用于传输数据的时间比例。
网络利用率:全网络的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p14 例1-1
网络协议的三个要素
语法,语义,同步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模型
OSI参考模型
物理层: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连接,在物理媒体上透明地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屏蔽物理层的特性,为网络层提供一个数据链路,在一条有可能出差错的物理连接上,进行几乎无差错的数据传输。
网络层:
网络层为源端的传输层送来的分组,选择合适的路由和交换节点,正确无误的按地址传送给目的端的传输层。
传输层:
传输层为会话层提供一个端到端的可靠、透明和优化的数据传输服务机制。
会话层:
会话层为端系统的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对话控制机制,允许不同主机之间的各种进程之间进行会话,并参与管理。
表示层:
主要为上层用户解决用户信息的语法问题。
应用层:
应用层为特定类型的网络应用提供了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TCP/IP
网络接口层:
该层是端系统和通信子网之间的逻辑接口,实现端系统于其相连的网络进行数据交换。
互联网层:
该层使用网际协议(IP)实现穿越多个网络的路由选择功能。
传输层:
该层提供端对端系统的数据传送服务。
应用层:
该层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为不同主机上的进程或应用之间提供通信。
第二章
p47 例2-5
信道的分类
广义信道:将传输介质和完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都包含在内。
狭义信道:仅指传输介质本身。
导向传输介质:
- 双绞线(568-B 网卡交换机,568-A 组成对等网) 2. 同轴电缆 3. 电力线 4. 光缆
无线传输
短波传输、地面微波、卫星微波
第三章
码分复用
码分多路复用CDMA,按照码型结构的差别来分割信号的技术。
(名词解释)DSSS:直接序列扩频 在发送端直接利用具有高速变换的扩频码序列和各种调制方式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接收端则利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进行解扩,把展宽的扩频信号还原成原始的数据。
(名词解释)FHSS:跳频扩频 用伪随机码序列进行选择性的多频率频移键控。
(名词解释)THSS: 跳时扩频 使发射信号在时间轴上跳变,可理解为利用一定码序列进行选择的多时片时移键控。
第四章
物理层接口特性
(名词解释)DTE
数据终端设备,它是一种具有一定的数据处理和转发能力的设备。它还具有根据协议控制数据通信的功能。此类设备既可以是数据的源点或终点,也可以既是源点又是终点。DTE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组网设备或工作站的总称。
(名词解释)DCE
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是在DTE传输线路之间提供信号变换和编码的功能,并负责建立保持和释放数据链路。
机械特性
机械特性就是对接线器(包括插头和插座的形状及尺寸,插针或插孔的数目及其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作出详尽的规定。
电气特性
DTE/DCE标准接口的电气特性规定了DTE/DCE之间的多跳信号线的电气连接及有关电路特性,通常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的电路特性(如发送信号电平,发送器的输出阻抗、接收器的输入阻抗、平衡特性等)、负载要求、传输特性和连接距离等。
三种方式
1. 非平衡方式
2. 差动接收的非平衡方式
3. 平衡方式
功能特性
主要是对各接口信号线作出确切的功能定义以及相互间的操作关系定义。
两种方法:一线一义法、一线多义法
规程特性
规定了DTE/DCE接口各信号线之间的相互关系、动作顺序及维护测试操作等内容。规程特性反映了通信双方在数据通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事件。
第五章
帧定界
就是确定帧的边界,从传输的比特流中正确地分离出帧。
方法有:
1. 字节填充法。
2. 比特填充法。
3. 字节计数法。
4. 非法比特编码法。
透明传输
不管链路上传输的是何种形式的比特组合,都不会影响数据传输的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