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于 AIAG & VDA FMEA 标准的 DFMEA 中, FMEA软件 CoreFMEA 总结了第二步“结构分析”的关键要点如下:
1. 明确分析范围和目标
在开始结构分析之前,需明确 FMEA 的目标和范围,确定分析对象是系统?是子系统?还是组件?
2. 系统分解与层级关系
将设计分解为系统、子系统和组件,并以层级关系展示。通常分为三层:上一较高级别(系统)、聚焦要素(分析对象)、下一较低级别(子系统或组件)。
按“整车-系统-子系统-组件”逐级拆分(通常3~5层),确保颗粒度适中。避免过度细化(增加复杂度)或过粗(遗漏关键元素)。
遵循“黑盒原则”和“白盒原则”,即不负责设计的部分不深入拆解,负责设计的部分需详细分解。
3. 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使用结构树、方块图等工具将系统结构可视化,清晰展示各组件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交互作用。
确保所有命名与 BOM 清单一致,避免名称混乱。
结构树按层次排列系统要素,并通过结构化连接展示依赖关系。 为了防止冗余,每个系统要素只存在一次,这就保证了整个系统结构清晰明了。 每个系统要素下排列的结构都是独立的子结构。
4. 接口识别
在结构分析中,接口是关键部分,需识别并分析物理连接、能量传递、信息交换、物料交换及人机交互等接口类型。
接口分析有助于识别潜在失效点,尤其是组件之间的交互作用。
5. 关注要素的确定
聚焦要素是当前分析的核心对象,其上一级别是系统集成者,下一级别是子系统或组件。
聚焦要素的选择是相对的,需根据设计范围和分析目标确定。
FMEA软件 CoreFMEA 一页总结分享:
通过以上要点,结构分析能够为后续的 FMEA 步骤提供清晰的系统结构框架,帮助团队高效识别潜在风险。“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FMEA软件 CoreFMEA 显著提升 FMEA 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