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社保(含医保)后仍需要补充医疗险,核心原因在于社保是基础保障,但存在明显局限性,医疗险能填补这些缺口,形成更全面的医疗保障体系。下面阐述一下理由:
一、社保的三大局限性
- 报销范围有限:只保 “基本”,不保 “更好”
自费药 / 进口药不报销:
社保目录内药品仅约 2 万种(占比不足 5%),癌症治疗常用的靶向药(如奥希替尼、赫赛汀)、免疫疗法(PD-1)、罕见病药物(如 70 万一针的诺西那生钠)等高价自费药均需自付。
先进治疗手段不覆盖:
如质子重离子治疗(癌症放疗尖端技术,单疗程约 30 万)、CAR-T 细胞疗法(120 万一针的抗癌药)、海外就医等,社保均不报销。 - 报销比例不足:自付部分仍需承担
有起付线 + 封顶线:
以职工医保为例,住院起付线约 1000-3000 元(不同城市不同),封顶线约 10-20 万 / 年,超出部分需自付。
报销比例非 100%:
社保范围内费用通常报销 70%-90%,但自费部分(如进口器械、VIP 病房、特需门诊)完全不报销。
▶ 举例:一场重大疾病治疗花费 50 万,社保可能仅报销 20 万,剩余 30 万需自付。 - 缺乏增值服务:就医资源与效率受限
公立医院排队难:
挂专家号、做 CT/MRI 检查、住院手术等需长时间等待,尤其对急重症患者不友好。
缺乏院外服务:
如靶向药配送、术后康复指导、多学科会诊(MDT)等,社保无法提供。
二、医疗险的核心补充作用 - 覆盖社保外费用:自费药、进口治疗全报销
百万医疗险:
年保费仅几百元,可报销社保内外医疗费(包括自费药、靶向治疗、质子重离子治疗等),报销比例高达 100%,保额通常 200 万 - 600 万 / 年。
▶ 举例:上述 50 万治疗费用,若有百万医疗险,社保报销 20 万后,剩余 30 万自费部分可全部报销,患者几乎不花钱。 - 解决大额医疗支出:应对 “因病返贫” 风险
高额医疗费兜底:
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治疗费用常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医疗险可覆盖社保无法承担的部分,避免家庭储蓄被掏空。
不限疾病类型:
不仅保重疾,还保感冒发烧、肺炎、骨折、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所有合理且必要的医疗费用。 - 提供优质就医资源:快速治疗 + 高端服务
就医绿色通道:
部分医疗险包含专家门诊预约、住院 / 手术加急、海外医疗等服务,缩短等待时间,提升治疗效率。
垫付 / 直付功能:
住院时可申请保险公司直接垫付医疗费,无需患者先行支付,减轻资金压力。 - 价格低廉:用小钱撬动高杠杆
性价比极高:
30 岁人群购买百万医疗险,年保费约 300 元,即可获得数百万医疗保障;50 岁人群约 1000 元 / 年,远低于重疾险保费。
老少皆宜:
出生 30 天的婴儿和 80 岁老人均可投保(部分产品),覆盖全年龄段。
三、社保 vs 医疗险:互补而非替代
维度 | 社保(医保) | 医疗险(以百万医疗险为例) |
---|---|---|
性质 | 国家基础保障,保基本医疗 | 商业保险,保全面医疗 |
保费 | 低(职工医保按月缴纳,居民医保按年) | 低(几百元 / 年,随年龄增长) |
报销范围 | 仅限社保目录内费用 | 社保内外费用全报销(含自费药) |
报销额度 | 年度封顶线约 10-20 万 | 年度保额 100 万 - 600 万,上不封顶 |
核心作用 | 解决 “有没有” 医疗保障的问题 | 解决 “能不能治好”“要不要花自己钱” 的问题 |
四、哪些人更需要补充医疗险?
普通工薪家庭:无足够储蓄应对突发大额医疗费,医疗险是 “经济防火墙”。
有慢性病 / 亚健康人群:需长期治疗或担心未来健康问题,提前锁定保障。
追求优质医疗资源者:想享受快速就医、进口治疗等服务,医疗险可对接高端医疗资源。
未配置重疾险者:医疗险 + 重疾险组合,能同时覆盖 “治疗费” 和 “收入损失”(如停工康复期间的开支)。
总结:为什么必须补充医疗险?
社保是 “底裤”:确保基本医疗需求不裸奔,但 “遮不住全部风险”;
医疗险是 “盔甲”:在社保基础上,提供 “自费药报销 + 高额医疗费兜底 + 优质就医服务”,让你在疾病面前 “敢治、能治、治得好”。
一句话建议:社保解决 “基础温饱”,医疗险解决 “品质医疗”,想真正安心,二者缺一不可!